孔子“直”性思想探赜
发布时间:2024-05-16 20:23
“直”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德性范畴之一,“直”性思想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在《尚书》和《诗经》里便有着确切含义的古老美德,很早便为统治者所标举,于其时的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直”字除了原始的会意含义外,在使用过程中,又发展出“公正”、“端正”、“正确”、“正理”、“直率”、“径直”等丰富的内涵。这不但说明了“直”本身是具有价值判断的义项,而且蕴含德性的“直”,本身也是复杂的,由于人的存在境遇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直”的德性内涵也并非一成不变。并且,“直”也不是绝然纯美的义理,它同时也呈现出价值规范失之偏颇的一面。“直”的具体使用状况可分为“前孔子时期”和“孔子时期”两个阶段,而“孔子时期”又可分为“孔子本人”和“其他人”两种情况。在前孔子时期,“直”既有与其原始含义相近的一些内涵,又有作为引申义使用的情况,而在使用引申义时,仅仅表示“正义”、“正直”。而从“正”和“直”二字的使用情况也可以看出,这二者在当时具有同义性。在孔子时期,《道德经》中虽然只能找到一处“由衷直率”之义,却暗含了老子已经看出“直率”之“直”所存在的缺陷。孔子本人在《论语》中将“直”用作三类:...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直"性思想的历史流变
(一) "直"的字义原始
(二) 前孔子时期简策文献中"直"的使用情况
1. 《尚书》中的"直"
2. 《诗》中的"直"
3. 《易》中的"直"
(三) 孔子时期"直"的使用情况
1. 孔子本人的使用情况——《论语》中的"直"
2. 其他人的使用情况——《道德经》中的"直"
二、孔子"直"性思想的内涵解读
(一) "人之生也直":传统义项的创新规定
(二)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富于开创的深刻阐释
(三) "直而无礼则绞":化解天人冲突的外部规制
(四) "以直报怨":由内而外的公正无私
三、孔子"直"性思想的性情论架构
(一) 强调个体情感直觉的基础性作用
(二) 主张"学"与"礼"规制下的"情趋于道"
(三) 注重从血缘亲情的孝悌原则构建本体性前提
四、"直"性思想的践行理路
(一) "直"的现实指向:"性情之直"与"性情之正"
(二) "直"的实现途径:诚敬和学礼
五、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974861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直"性思想的历史流变
(一) "直"的字义原始
(二) 前孔子时期简策文献中"直"的使用情况
1. 《尚书》中的"直"
2. 《诗》中的"直"
3. 《易》中的"直"
(三) 孔子时期"直"的使用情况
1. 孔子本人的使用情况——《论语》中的"直"
2. 其他人的使用情况——《道德经》中的"直"
二、孔子"直"性思想的内涵解读
(一) "人之生也直":传统义项的创新规定
(二)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富于开创的深刻阐释
(三) "直而无礼则绞":化解天人冲突的外部规制
(四) "以直报怨":由内而外的公正无私
三、孔子"直"性思想的性情论架构
(一) 强调个体情感直觉的基础性作用
(二) 主张"学"与"礼"规制下的"情趋于道"
(三) 注重从血缘亲情的孝悌原则构建本体性前提
四、"直"性思想的践行理路
(一) "直"的现实指向:"性情之直"与"性情之正"
(二) "直"的实现途径:诚敬和学礼
五、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974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974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