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论视域下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05 17:01
“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思想体系的核心,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指通过同类相感的理论前提,来处理“天”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与先秦单纯通过理论构造、空洞的想象来解决天人关系不同,董仲舒利用阴阳五行之气,建构了一个以“天”为本体,以阴阳五行为框架的宇宙图式,如此通过想象与类推、比附的方法处理天人关系,并将阴阳、五行与当时的天文学、医学知识相结合,加强了这种理论在现实层面的可信度。在完成这一构造后,他开始应用这一理论框架,将儒家的伦理纲常、人性论思想全面融入到这一框架当中,使得儒家思想不仅在天道的层面有了依据,而且在人道的层面有了更大的可操作性,并与政治相联系,使得儒家思想在汉代思想文化中开始处于“独尊”地位,奠定了以后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基础。本文分三部分来研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第一章为董仲舒的气论思想,把先秦到汉初的气论思想做了一梳理,表明董仲舒的气论是在继承前人气论思想的基础上而又有所创新而来。董仲舒继承阴阳家阴阳五行思想,建构了一个以阴阳五行为框架的且其中充满了气的大化流行的宇宙论系统。第二章为董仲舒的气论与“天人感应”思想,首先讲明了天具有神性、自然性、道德性的这三重意...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背景与意义
2.研究现状
2.1 大陆研究现状
2.2 港台研究现状
第一章 董仲舒的气论思想
1.1 董仲舒气论思想的渊源
1.2 董仲舒的气论思想
1.2.1 以“天”为本体的宇宙论
1.2.2 阴阳五行的宇宙图式
第二章 董仲舒的气论与“天人感应”思想的关系
2.1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2.1.1 董仲舒关于“天”的三重意义的论述
2.1.2 董仲舒对“人”的定位
2.1.3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逻辑展开
2.2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表现——灾异祥瑞
第三章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应用
3.1 法天而行
3.1.1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3.1.2 “天子命无常,唯命是德庆”
3.2 论阴阳观念对人道秩序的构建
3.2.1 阴阳与三纲
3.2.2 阴阳与人性
3.3 论五行观念对人道秩序的构建
3.3.1 五行与五常
3.3.2 五行与官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30157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背景与意义
2.研究现状
2.1 大陆研究现状
2.2 港台研究现状
第一章 董仲舒的气论思想
1.1 董仲舒气论思想的渊源
1.2 董仲舒的气论思想
1.2.1 以“天”为本体的宇宙论
1.2.2 阴阳五行的宇宙图式
第二章 董仲舒的气论与“天人感应”思想的关系
2.1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2.1.1 董仲舒关于“天”的三重意义的论述
2.1.2 董仲舒对“人”的定位
2.1.3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逻辑展开
2.2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表现——灾异祥瑞
第三章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应用
3.1 法天而行
3.1.1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3.1.2 “天子命无常,唯命是德庆”
3.2 论阴阳观念对人道秩序的构建
3.2.1 阴阳与三纲
3.2.2 阴阳与人性
3.3 论五行观念对人道秩序的构建
3.3.1 五行与五常
3.3.2 五行与官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30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030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