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用信用证起源之谜
本文关键词:备用信用证起源之谜
更多相关文章: 备用信用证的起源 银行不得提供担保 国民银行法 第一位和第二位付款义务 越权无效 备用信用证调查报告
【摘要】:备用信用证在美国的使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从功能上来说与欧洲大陆的独立担保制度基本没有区别,但国内外的主流法学界对于其起源不甚了解,主流的意见认为1864年的《国民银行法》(National Bank Act)规定了“银行不得提供担保”原则,银行家为了规避这一原则而发明了备用信用证。笔者通过查询大量的历史和文献资料,发现这一似是而非的结论很难自圆自说,也存在众多漏洞。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了备用信用证的概念和性质,分为三节。第一节介绍了信用证的概念、信用证的独立性和单据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引出了备用信用证的概念、交易流程、商业功能和商业价值;第二节将备用信用证与类似的法律制度进行对比;第三节讨论了备用信用证的性质。第二章阐释了备用信用证起源之谜的成因,分为三节。第一节介绍了《国民银行法》关于银行权限的内容;第二节介绍了针对《国民银行法》的两种解释方法;第三节介绍了法院区分备用信用证和担保的标准——“第一位付款义务和第二位付款义务”。第三章讨论了备用信用证的实际发展过程,此章分为三节。第一节分析了“银行不得提供担保”原则的产生和式微,这一节以《国民银行法》的广义解释论为起点,分析了“银行不得提供担保”原则的产生、例外及式微;第二节论证了备用信用证本来就属于银行隐含的附属权利;第三节介绍了美国的法院和银行监管机构在实践中对待备用信用证的态度,即二者从来没有否认过备用信用证的合法性。最后,笔者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71.2;DD912.2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斌;;论我国独立担保制度的理论基础和规则构建[J];研究生法学;2010年06期
2 王卫国,凌湄;论知识产权融资担保的方式[J];当代法学;2003年05期
3 胡玉明;;论我国的独立担保及实践中的问题[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08年08期
4 戴谋富;财团抵押与浮动抵押之比较[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王志华;对独立担保国内效力的承认及其法律完善[J];法律适用;2003年11期
6 刘青峰,李长军;传统担保制度的反叛:独立保证制度研究[J];法律适用;2004年03期
7 姜军;黄文芳;;论动产抵押制度之历史脉络[J];法学杂志;2010年09期
8 徐建平;;试比较中外浮动抵押制度[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8年07期
9 孙晓琳;;浮动担保制度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8年19期
10 郭德香;;国际经贸交易中银行担保的内涵及其适用[J];法学评论;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高圣平;动产担保交易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孙东雅;民事优先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胡鹏翔;资产证券化投资利益保护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王传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5 李珂丽;国际结算担保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郭德香;国际商事交易中独立担保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静;论船舶抵押融资中银行的风险控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华益峰;对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再思考[D];苏州大学;2010年
3 纪建勇;备用信用证应用及其风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4 贾文丽;浮动抵押制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袁文;浮动抵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王亚飞;浮动抵押在中国的完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王立酉;浅论URDG758在我国适用的法律问题[D];复旦大学;2010年
8 黄永菊;见索即付保函及欺诈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李欣亮;备用信用证法律问题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10 刘瑞娟;浮动抵押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95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195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