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预备立宪中的税收与“国会”互动
本文关键词:清末预备立宪中的税收与“国会”互动
更多相关文章: 清朝末年 预备立宪 财政税收 资政院 咨议局 财政社会学
【摘要】:清末预备立宪财政危机深重,曾有经资政院"疏通舆论"增税之议,但资政院、咨议局只是微妙的民意(准代议)机构,议员请求"赋权于院"、"许民监察",屡为清廷所拒。由于缺乏监督政府说服民众之权能,资政院、咨议局终难协调政府增税。反过来立宪派也以税收作筹码,提请朝廷速开国会。但由于目标意识不确,上下缺乏真诚互动,英法美革命中税收与代议制博弈的一幕在清末没有出现,税收推动型代议制最终未能确立。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
【分类号】:D929
【正文快照】: 一、从“财政社会学”视角探讨清末预备立宪任何社会出现足以颠覆乾坤的危机,前兆必然是财政危机。在现代政体转型之际,严重的财政危机可以直接导致一个政权的垮台,同时也可能成为实现民主宪政的契机,清朝末年的“预备立宪”,即在这个门槛前徘徊过。“财政社会学”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国华;;“预备立宪”百年祭——祭晚清预备立宪中的政治妥协[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迟云飞;;晚清预备立宪与司法“独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李月;;清末“预备立宪”一场宪政“闹剧”[J];吉林人大;2011年01期
4 张峥;;从反现代化角度看清末预备立宪[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0期
5 朱英;预备立宪公会拟订商法活动述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6 谢燕红;;浅析清末进行“预备立宪”的内外因素[J];大众商务;2009年12期
7 金亮贤,吴起伟;晚清预备立宪述评[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8 熊倩;;清末预备立宪司法改革反思——司法权的独立[J];经营管理者;2008年12期
9 李月;;清末“预备立宪”:一场宪政“闹剧”[J];中国人大;2010年01期
10 姚琦;清末预备立宪与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文海;;论清政府的“预备立宪”[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2 罗华庆;;清末“预备立宪”模仿日本明治宪政论[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3 李细珠;;清末两次日本宪政考察与预备立宪的师日取向[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4 甘如辛;;骇人听闻的开倒车[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系 郭世佑;是清末“宪政”还是清末“预备立宪”[N];光明日报;2008年
2 范福潮;对清末“预备立宪”运动的反思[N];南方周末;2011年
3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戴鞍钢;清末的“预备立宪”与立宪运动[N];团结报;2013年
4 侯宜杰;预备立宪是怎样搞起来的[N];南方周末;2008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王也扬;辛亥革命是预备立宪引爆的吗[N];北京日报;2014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 李文海;清亡根由再析[N];北京日报;2012年
7 迟云飞;重新审视晚清立宪派[N];光明日报;2002年
8 雪珥;最高层争论立宪[N];中国经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林密;政治启蒙之门由此开启[N];经济观察报;2011年
10 袁伟时;中国宪政:曲折而凄惨的开篇[N];经济观察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柴松霞;出洋考察团与清末立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徐爽;1901-1911:旧王朝与新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李君;“存在之由”与“变迁之故”[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崔志海;美国政府与晚清朝政(1901-1912)[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论;立宪运动大潮中的朝野互动[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邓捷;论清末预备立宪中立宪缓行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冯彦杰;“预备立宪”—博弈论视角下的清廷派系之争[D];山东大学;2011年
4 于宏威;清末预备立宪公会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陈光;论晚清中国的预备立宪与意义之维[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吴佳佳;预备立宪时期的湖北绅士阶层研究(1906—1911)[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鉴军;清末预备立宪时期宪政编查馆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8 张丹华;清末预备立宪论析[D];郑州大学;2010年
9 爱如娜;试论清末预备立宪活动对蒙古地区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8年
10 张树强;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述评[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04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204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