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清末女性犯罪行为研究——以《申报》报道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04 23:09

  本文关键词:清末女性犯罪行为研究——以《申报》报道为例 出处:《内蒙古电大学刊》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清末 《申报》 女性犯罪


【摘要】:清末女性地位日益提高,但与此同时,女性犯罪也逐渐增多,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仅《申报》所载,此时女性犯罪主要表现为女性拐卖犯罪、女性财产犯罪、女性暴力犯罪等情形。这一系列的犯罪行为都与当时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的增多存在联系。
[Abstract]: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status of women was increasingly improved,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female crime also gradually increased, becoming a major social problem. Only in the "declaration", the female crime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crime of female trafficking and property crime. This series of crimes are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of social problems and social contradictions at that time.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
【分类号】:D929;K252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艾晶;清末民初女性犯罪研究(1901-1919年)[D];四川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万银红;清代妇女社会活动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2 李伟峰;香火接续:传统社会的招赘婚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潘大礼;民国三四十年代湖北婚姻冲突案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眭红明;清末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春雷;清末民初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陈文联;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卫琴;;女性犯罪的心理探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3年04期

2 李蜜;;少数民族女性犯罪研究论纲[J];青春岁月;2013年24期

3 庄ng萍;黄思萍;;浅谈女性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青春岁月;2012年16期

4 李荣;女性犯罪增多现象剖析[J];中国民族博览;2000年05期

5 魏新华;李洁;;农村女性犯罪的特点、心理及对策[J];农业考古;2007年06期

6 李海鸥;;心理能量视角下的女性犯罪以及预防[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0期

7 孙晶岩;;我国女性犯罪调查手记[J];书摘;2002年10期

8 黄国祥,赵荣根;色相诱惑的陷阱──上海女性犯罪系列报道之一[J];公安月刊;1995年05期

9 张洪阳;艾晶;;清末女性犯罪统计的个案分析——以大理院统计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刘兆玺 ,陈修哲 ,秦世梅,薛继芳 ,郝伟德 ,吕晓敏 ,刘丙伦 ,满昌华 ,张志华;女性犯罪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宝义;;女性犯罪的主体“个性”及其分析──以天津为例[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王斌;唐君;;试论当前女性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对策[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3 许家铭;;浅谈当前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4辑)[C];2011年

4 王雪鹏;;北京市昌平区女性犯罪现象调查报告[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5 方肖龙;齐咏华;;女性犯罪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附66例女性责任能力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料[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秦素琼;赵春玲;;多犯罪类型女性犯罪者人格特征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张敏强;王海燕;牛端;;成年女性罪犯的人格及其相关因素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狄世深;;犯罪的生物因素新探[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9 彭和德;;冷水江市性侵害未成年女性犯罪情况调查[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军善;关注女性犯罪 促进社会和谐[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区鸿雁邋杨丽 储皖中;农村女性犯罪呈四大类型[N];法制日报;2007年

3 临桂县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 曹阳;女性犯罪特点及防范措施[N];法治快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李轩甫 通讯员 陈伟;女性犯罪呈现“三低”[N];检察日报;2009年

5 费春霞;对江阴市近年来女性犯罪状况之调查[N];江苏法制报;2009年

6 乔小兵;浅谈女性犯罪的特点与预防[N];榆林日报;2010年

7 陕西省白水县人民检察院党总支副书记 张旭芳;女性犯罪小议[N];西部法制报;2010年

8 白洁 马晓燕;四大原因诱发女性犯罪[N];检察日报;2011年

9 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检察院 董娟;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女性犯罪[N];检察日报;2011年

10 吴胜农 高斯宜 玉林市玉州区人民法院;当前女性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N];广西法治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慧芳;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艾晶;清末民初女性犯罪研究(1901-1919年)[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友霞;论女性犯罪原因及预防[D];吉林大学;2008年

2 屈妮;当前我国女性犯罪问题浅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尹珂;女性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王秋芙;女性犯罪若干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赵亮亮;转型期女性犯罪心理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姜金红;当前中国女性犯罪的社会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赵学军;女性犯罪的社会原因及预防[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赖勇龙;女性犯罪个体心理因素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姜晓雨;甘肃省女性犯罪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吴满峰;当代女性犯罪的社会学思考[D];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80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380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1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