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我国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18-01-05 08:09

  本文关键词:我国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出处:《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实践教学 案例教学 模拟法庭 诊所教育 实践基地


【摘要】:当前我国法学本科实践教学面临困境。在实践教学的依托方面表现为课程设置不合理,法学教材实践品格不足。在实践教学的形式方面表现为毕业实习流于形式,案例教学缺乏真实性和实战性,模拟法庭学生角色单一,诊所教育经费不足、培养对象有限。在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方面表现为实践教学基地缺乏长效机制保障,实践教学缺乏评价标准以及考核标准中实践因素不足。为走出困境,应采取针对性策略和方法予以解决:优化法学理论课程和法学实践课程的比例,编写真正具有实践品格的法学教材;制定周密可行的毕业实习方案,选取真实、典型案例并改变案例教学方法,提高模拟法庭的真实性,确保诊所教育经费、扩大受训对象范围;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基地的长效机制,确立实践教学的评价标准以及增加评价标准中的实践性因素。
[Abstract]:The current practice of law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 China is facing difficulties. On the basis of practical teaching performance as the curriculum is unreasonable, the practice of legal materials in the form of character. The practice teaching for the graduation practice of case teaching form, lack of authenticity and practicality, simulated court student role single clinic inadequate funding for education, training the object is limited. In the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practice teaching is the lack of long-term mechanism to protect the practice teaching base, practice teaching is lack of practice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the standard of evaluation factors. To solve the problem, we should take appropriat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to solve the optimization of legal theory and legal practice curriculum courses, writing textbook with real practice character; make a feasible scheme of graduation practice, selecting the real, typical case and change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mprove the simulation method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court ensures the funding of clinic education, expands the scope of trainees, establishes and improves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practice teaching base, establishes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practice teaching, and increases the practical factors in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作者单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分类号】:D90-4;G642
【正文快照】: 当前,法学本科学生就业率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低下,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法律职业对高素质法律人才的要求。针对当下法科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何勤华教授认为,法学院应当确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强化实践教学在法学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卫芳;法学本科教学方法创新之我见[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董书萍,郑言,朱福娟;对法学本科专业实习的思考[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董志峰;法学本科生的素质结构及素质教育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21期

4 曹清石;;电大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教学实践环节若干问题的探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年06期

5 张彩云;对法学本科教学的思考[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范云茹;高炜森;陈玉忠;;我国法学专业本科教材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张汉昌;;关于法学本科实践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南都学坛;2009年02期

8 江海;;法学本科实践课教学模式的一个新探索——“法学本科生对‘留守青少年’帮教基地”建设[J];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潘成林;;工科院校法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析——以郑州轻工业学院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0年03期

10 江水长;张生;;对我国法学本科课程改革的反思[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路常青;;论研究性教学在法学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外国宪法》为例[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2 周卫;;论本科层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课程建设[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秦瑞亭;;关于国际私法教学改革的思考[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4 ;庞芳清[A];第二届中国黄羽肉鸡行业发展大会会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陈彬;法学专业本科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N];光明日报;2007年

2 滕作鹏;也谈法学专业教育迷信[N];法制日报;2007年

3 本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教学宝典:将枯燥课变有趣[N];文汇报;2014年

4 徐盈雁;司法考试:权威的但不应是最难的[N];检察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张 娜;法学教育的困惑与出路[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记者 徐寿松;“学法越多,麻烦越多,苦恼越多”[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7 庄亦正;无锡打造职业化法官[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琳;我国法学本科分类培养模式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军林;法学教改对法学本科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李艳慈;法学本科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娟;法学本科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贾]/;云南法学本科学生培养状况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6 张莉;中、英两国法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天欣;高校法学本科考试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82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382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e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