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家的名称、缘起和师承
本文关键词:论法家的名称、缘起和师承 出处:《法学杂志》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法家作为一个学术派别产生于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法家主要代表人物的法律思想构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先秦文献中虽无"法家"之名,并不影响法家存在的客观事实。"法家出于理官"说虽然存在不足之处,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却揭示了法家思想的文化渊源。法家思想与诸家思想相通。法家的师承关系可以追溯到儒家。儒家的子夏一派成为由儒家到法家转化的关键。在转化过程中,注重社会秩序重建的《春秋》发挥了重要作用。
[Abstract]:As an academic school, Legalism emerged from the great changes in society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legal thoughts of the main representatives of Legalists constitut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ideological system. Although there is no name of "Legalists"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Pre-Qin Dynasty. It does not affect the objective facts of the existence of Legalists. But in a certain sense, it reveals the cultural origin of Legalist thought. The Legalist thought is related to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alism and Legalism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Confucianists. The Zi-Xia School of Confucianism has become the key to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Confucianism to Legalism.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which pays attention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social order,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3年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渊源与流变”(编号:13AFX0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09.2
【正文快照】: 一、法家正名:先秦有没有法家学派“法家”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何谓“法家拂士”?赵岐注:“法度大臣之家,辅拂(弼)之士”。战国时代的孟子基本上坚持贵族政体。他所谓“法家”系指遵法度,守社稷,习春秋,明训典,坚持礼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荣晋;儒家思想与现代儒商[J];石油政工研究;2000年02期
2 寇玉芳;;“仁” 儒家思想的精髓[J];中国公证;2003年02期
3 哲思;“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韩国;2004年04期
4 陈冰;张小伟;;儒家思想对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6期
5 刘东锋;;论儒家知识分子的精神[J];管子学刊;2006年04期
6 刘智城;;浅探儒家思想的制度资源[J];学理论;2008年20期
7 野卜友木;李蓉;;儒家思想和日本的官员(续)[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吴立群;;当代儒家思想的价值认同刍议[J];今日中国论坛;2009年Z3期
9 ;三言两语[J];当代广西;2010年10期
10 廖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儒家思想在当代中国[J];新东方;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在“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8年第1期(许嘉璐会长文化论谈专辑)[C];2008年
2 信广来;;儒家思想中的纯洁和与沉静(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郭佩惠;;儒家的经济公正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沈海梅;;明代儒家思想在云南传播的主要途径——官学教育[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苏庆祥;;系统论在儒家思想中的体现[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杜维明;;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与市民社会[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7 于波;;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科技的近代命运[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熊黎明;;现代经济发展对儒家思想的扬弃[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李槐;;社会转型与儒家思想[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10 邵鸿;;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A];“卧龙人生”文化讲演录(第二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爱军;试析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N];吉林日报;2011年
2 史学博士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心理学系主任 博士生导师 翟学伟;儒家思想与中国人的关系行为[N];解放日报;2011年
3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经济学教授 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 赵红军;儒家与自由贸易思想[N];东方早报;2012年
4 北京文化学者 叶匡政;儒家也有“幽暗意识”[N];深圳特区报;2012年
5 北京大学哲学系 王中江;儒家“民意论”的真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深圳商报见习记者 苏兵;儒家智慧可指导我们解决难题[N];深圳商报;2013年
7 记者 曹典 段菁菁;各种不同文明儒家都可配套[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8 陈来;世界意义的儒家[N];中华读书报;2013年
9 丁锐;从儒家经典中汲取法治营养[N];人民法院报;2014年
10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家铮;正视儒家思想对科技发展的负作用[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关万维;先秦政治与伦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晨捷;论儒家思想对西汉社会风尚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3 陆自荣;和谐合理性[D];上海大学;2006年
4 梁振杰;走近原始儒家—战国楚简儒家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赵玉;道家与儒家的生态观与审美观[D];山东大学;2006年
6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武宇嫦;礼与俗的演绎[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金美玉;关于朝鲜中世时期儒象经典谚解的语言学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磊;儒家经济伦理与市场经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2 吴娜瑛;韩国儒家孝观念及其实践的变迁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代文文;荀子师道观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费瑞博(Robert Fehily);祭如在[D];复旦大学;2014年
5 王燕芸;魏晋人物画赞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赵静;论儒家思想的保护性内征[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7 李松昱;理论与实践、知与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家思想比较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8 林绍伍;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儒家思想与现代武术发展策略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5年
9 郭小龙;渤海国教育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10 汪波;吕祖谦民本思想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399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399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