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唐宋州县治理的本土经验:从宋代司法职业化的趋向说起

发布时间:2018-01-18 02:17

  本文关键词:唐宋州县治理的本土经验:从宋代司法职业化的趋向说起 出处:《法制现代化研究》2013年0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司法职业化 宋代 司法机构 州县 司法公正 唐宋之际 治理模式 司法官员 当事人 政治清明


【摘要】:正唐宋之际,国家的治理方略发生了两次大的变化。一是自唐开元年间,国家治理的重点由中央转向地方,提出了"不历州县,不拟台省"~[1]的治国用人原则;二是自唐中期之后,随着土地私有制的深入发展及社会结构的深层变革,国家的治理模式朝着官僚法制化的方向发展,~[2]司法公正成为政治清明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与此同时,司法职业化之倾向开始自唐宋的州县出现,尤其是宋代的州级司法,不仅组织结构严密、分工明确,而且还出现了独具时代特色的"检法议刑"制度、"断由"与"千文架阁制度"制度等。对此,学界已往的成果虽分别有所涉及,~[3]但鲜有从"司法职业
[Abstract]:At the time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wo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strategy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First, since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Yuan Dynasty, the focus of state governance has shifted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Second, since the middle of Tang Dynasty, with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private ownership of land and the deep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structure, the mode of state governance has developed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bureaucratic lega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tendency of judicial professionalization began to appear in the prefectures and counties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especially at the state level in Song Dynasty, not only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was strict, but also the division of labor was clear. Moreover, there has also been a unique system of "procuratorial and judicial discussion", "broken cause" and "Thousand Wenjia Pavilion" system, etc. In this regard, the past achievements of academic circles have been related to each other. [3] but rarely from the judicial profession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9;K244
【正文快照】: 唐宋之际,国家的治理方略发生了两次大的变化。一是自唐开元年间,国家治理的重点由中央转向地方,提出了历州县,不拟台省”〔1〕的治国用人原则;二是自唐中期之后,随着土地私有制的深人发展及社会结构的深层变革,国家的治理模式朝着官僚法制化的方向发展,[2〕司法公正成为政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俞江;;家产制视野下的遗嘱[J];法学;2010年07期

2 王金玉;宋代“千支架阁法”辨析[J];历史研究;1994年06期

3 陈景良;;宋代司法传统的叙事及其意义——立足于南宋民事审判的考察[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陈景良;;释“干照”——从“唐宋变革”视野下的宋代田宅诉讼说起[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5 李贵连;;从贵族法治到帝制法治传统中国法治论纲[J];中外法学;2011年03期

6 俞江;;论分家习惯与家的整体性——对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的批评[J];政法论坛;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险峰;;论五代中央职官的“失职”与“君主专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张春海;;高丽王朝的“华化”与“土俗”之争[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3 石冬梅;;唐代死刑的执行时间辨析[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高楠;王翠改;;我国古代法律文本中的嫁妆——以北宋仁宗和哲宗时代为中心[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盛险峰;虚文政策与五代时弊的扭转[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6 魏顺光;;荀子的“法、类”说与中国传统司法的“确定性”问题[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文超祥;马武定;;传统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发展回顾[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2期

8 王金玉;南宋六部架阁库研究[J];档案与建设;2001年06期

9 盛险峰;五代官学考论[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1期

10 谭志云;;民国南京政府时期的寡妇权利问题[J];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冯培红;;归义军镇制考[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2 冯培红;;敦煌本《国忌行香文》及相关问题[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3 陈怀宇;;礼法、礼制与礼仪:唐宋之际圣节成立史论[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4 何燕侠;;日本的南宋女性财产继承权论争[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朱文慧;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潘大礼;民国三四十年代湖北婚姻冲突案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石瑞丽;宋代官营工商业竞价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裴会涛;敕与北宋立法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董春林;南宋初期的冤狱与政治[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高洁;明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2 唐文彬;《申报》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妇女法律传播(1927——1937)[D];湘潭大学;2010年

3 吴黎黎;清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4 龙蓉;宋代女性继承制度探析[D];南昌大学;2010年

5 邓晓飞;宋代商税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周鹭;唐五代科举习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季明稳;唐代社会医疗若干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刘本栋;五代至北宋初期刑部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魏哲;宋代妇女财产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孙铭鸿;中国古代刑讯制度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景良;反思法律史研究中的“类型学”方法——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另一种思路[J];法商研究;2004年05期

2 陈景良;;法律史视野下的唐宋社会变革——从“皇权统治国家,士绅构建社会”说起[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2年02期

3 孔学;《名公书判清明集》所引宋代法律条文述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魏道明;中国古代遗嘱继承制度质疑[J];历史研究;2000年06期

5 姜密;中国古代非“户绝”条件下的遗嘱继承制度[J];历史研究;2002年02期

6 陈景良;;宋代司法传统的叙事及其意义——立足于南宋民事审判的考察[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李华瑞;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J];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4期

8 陈景良;讼学、讼师与士大夫──宋代司法传统的转型及其意义[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贺卫方;中国古代司法的三大传统及其对当代的影响[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易平;日美学者关于清代民事审判制度的论争[J];中外法学;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米玲;崔勇;丁建军;;宋代赋税征收弊端成因探析[J];河北学刊;2008年06期

2 余小满;;宋代的征榷与科配[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杨杰;;试论宋代江西附郭县的独立建学[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雷家宏;;宋代“弓手”述论[J];晋阳学刊;1993年04期

5 康武刚;;论宋代的待漏院[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6 王瑞蕾;;论宋代地方官吏的渎职[J];贵州文史丛刊;2011年02期

7 熊燕军;;宋代江南崛起与南北自然环境变迁——兼论宋代北方林木资源的破坏[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8 徐公喜;;宋代江西成为理学之源的历史成因[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郭九灵;;宋代县学述论[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8年01期

10 张正印;;论宋代狱讼胥吏的地位[J];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勤华;任超;;董必武司法公正思想探析[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2 刘国君;张庆伟;;试论司法公正的隐患——地方保护主义[A];在审判工作中如何确保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3 刘小平;;司法公正的前提及实现途径[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4 郭长铭;;改革和完善司法鉴定体制维护司法公正[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查恩学;薛珊;;推进司法改革与司法公正关系探索[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6 张世国;;审判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保证[A];在审判工作中如何确保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7 郑绣程;胡瑞琳;;落实错案追究制 促进司法公正[A];执法责任制度研究——“完善责任制,确保司法、执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开展个案监督 维护司法公正[A];纪念甘肃省人大设立常委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肖永年;;在“全省严格执法与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10 刘春辉;;维护司法公正与深层审判监督[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蒋兴华 史小岳;司法公正 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N];贵州政协报;2003年

2 知名学者 秋风;司法公正需要法院制度的根本创新[N];经济观察报;2009年

3 王斌林;让异地审判制助推和谐社会的司法公正[N];法制日报;2007年

4 赵春生 李俊;论实质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N];江苏经济报;2002年

5 市人大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鲁志良;司法公正与和谐社会[N];辽源日报;2005年

6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晨光;关于司法公正与效率的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1年

7 记者 武家水 王晓龙;完善内部监督 确保司法公正[N];人民法院报;2001年

8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院长 王秋良;司法公正评价标准之我见[N];人民法院报;2004年

9 记者 朱海兵;坚持司法为民 确保司法公正[N];浙江日报;2004年

10 记者 王尚锋;认真履行监督职能 切实维护司法公正[N];商洛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龙;宋代提点刑狱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王钟杰;宋代县尉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刘缙;宋代正规军军事训练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雨前;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审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5 廖寅;宋代两湖地区民间强势力量与地域秩序[D];武汉大学;2005年

6 王荔;当代中国司法民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高楠;宋代民间财产纠纷与诉讼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8 陈战峰;宋代《诗经》学与理学[D];西北大学;2005年

9 王福鑫;宋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10 陈志英;宋代物权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爱民;宋代大理寺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李晖;职业化与民主化之争[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虎威;南宋州县狱讼[D];河南大学;2009年

4 刘学健;宋代专门档案管理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5 李坚;宋代赣粤边区地域社会变迁—以动乱为中心的考察[D];南昌大学;2007年

6 朱茹;宋代江西孔庙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邹赛男;转型期中国司法改革职业化的理据[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吕潇强;司法职业化背景下的能动司法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9 彭韬;宋代木版画中的民俗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马刚;宋代山水画空间形式分析[D];清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39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439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f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