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特反本质主义法哲学及其中国语境
本文关键词: 哈特 反本质主义 法哲学思想 中国语境 一国两制 出处:《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哈特将分析哲学的反本质主义理论运用于法哲学研究之中,着重考察法律的多样性、相对性和发展性。他合理地把握了人类理性对人类社会规则规律认识的度量,回答了应当如何认识法律的问题,从而在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由此,哈特的反本质主义法哲学在解构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法学观,成为现代西方法理学的起点。哈特的反本质主义法哲学思想理论从法哲学层面解释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基础,为当前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法哲学基础。
[Abstract]:Hart applied the anti-essentialism theory of analytical philosophy to the study of philosophy of law, focusing on the diversity, relativity and development of law. Answered the question of how to understand the law, so as to find a reasonable balance between rationalism and empiricism. Hart's anti-essentialism philosophy of law established a modern view of law on the basis of d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theory. Hart's anti-essentialism theory of legal philosophy explain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al philosophy, and provides a legal philosophical basis for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基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科研创新项目(201355)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支振锋;;百年哈特——哈特法律思想及研究的主要文献[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7年02期
2 何永红;;哈特法哲学的风格与方法——解读《法律的概念》[J];西部法学评论;2008年05期
3 陈锐;;论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对哈特法哲学的影响[J];比较法研究;2012年01期
4 甘德怀;;从命令到规则:哈特对奥斯丁的批判——读哈特《法律的概念》[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05期
5 曾志;;反本质主义语境下的后现代主义[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陈锐;;隔阂与落寞:分析法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命运[J];政法论坛;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永成;余继田;;司法克制主义——中国语境下的司法意识形态探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4期
2 蒋先福;金钊;;法律实证主义的中国境遇[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焦宝乾;陈金钊;;研究的困惑与执着——2009年度法律方法论学术报告[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曾港军;;哈特法律思想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启示[J];湘潮(下半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欣诣;;也论分析哲学与分析法学的内在关联——与陈锐先生商榷[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龙洋;我国教育法学理论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延祥;实证主义抑或自然主义?[D];吉林大学;2012年
4 沈映涵;新分析法学中的方法论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吴真文;法律与道德的界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甘德怀;法律实证主义脉络下的法律存在论[D];吉林大学;2010年
7 卜凤坤;北洋政府条约研究会修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李燕涛;从立法主权到人民主权[D];吉林大学;2012年
9 张智;偏离方向的哈特—富勒“告密者案件”之争[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春花;法律语言的规范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占德;浅析哈特的承认规则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胥志维;分析法学中的义务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李子谦;哈特“承认规则”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擎;哈特的司法解释理论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6 吴睿;哈特对维氏后期哲学加以取舍的批判性说明[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何啸;哈特法律思想与法学的自足[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赵健兵;浅议麦考密克的制度法理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潘新民;我国“新课改理念”的后现代主义倾向评析[D];西南大学;2007年
10 李华凯;尼采“超人哲学”与福柯“人之死”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谌洪果;;通过语言体察法律现象:哈特与日常语言分析哲学[J];比较法研究;2006年05期
2 梁晓俭,宫燕明;哈特法律规则说的解释学研究[J];法学;2003年03期
3 燕树棠;自由与法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4年01期
4 梁治平;;法律实证主义在中国[J];中国文化;1993年01期
5 蒙培元;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J];哲学研究;1988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弗·斯·涅尔谢香茨;杨心宇;;早期俄罗斯法哲学简述[J];法制现代化研究;1999年00期
2 梁晓俭,宫燕明;哈特法律规则说的解释学研究[J];法学;2003年03期
3 张超,孙建;以人为基础的正义程序理论——考夫曼法哲学思想探微[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刘畅;;全球视域下的马克思恩格斯法哲学思想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聂长建;杨龙;;孔子法哲学的三个维度[J];政法论丛;2007年01期
6 何永红;;现代法理学中“法律权威”问题的困境——以哈特对奥斯丁的批判为线索[J];政法学刊;2010年01期
7 范玉龙;;论哈特的道德之法律强制的限度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0年33期
8 刘星;哈特法律概念分析的模式建构及其历史定位[J];比较法研究;1996年04期
9 龚敏玉;;道家的法哲学思想[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09期
10 丁轶;;一个生活在局内的局外人[J];读书;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力锋;;确定性之美:罗马法对莱布尼茨法哲学思想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赵丹;;法律职业伦理的生成与基督教传统[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潘文爵;;法律为什么要论证——试论法律论证的可能[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 王水明;哈特的法律概念[N];检察日报;2009年
2 [英] 大卫·舒格曼 沈映涵 译;哈特:反感法律与道德的简单关联[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江西省德兴市人民法院 何春华;哈特:法律与道德相分离的真谛[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朱祥贵 三峡大学政法学院;哈贝马斯商谈程序正义法哲学的当代审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孙曙生;哲学的精神与法治的追求[N];学习时报;2010年
6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 董利娟;《洞穴奇案》让我归于理性[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孙曙生;法治的三维:真、善、美[N];检察日报;2010年
8 公安部十三局 丁国强;法治建设的中国语境[N];检察日报;2011年
9 记者李传慧米彦奇;河北局查处进口“问题棉”[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10 李在全;沈钧儒先生的梦想与困境[N];法制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彦;法、自由与强制力[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3 苗炎;哈特法律规范性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沈映涵;新分析法学中的方法论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刘叶深;论法律的概念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关梅;《易传》法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高国栋;分析法学的日常语言分析转向[D];吉林大学;2006年
8 马得华;德沃金与法律的解释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曾莉;包容性实证主义法学视野中的法律与道德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刘小楠;美国女权主义法学平等与差异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洪凯;哈特“内在观点”之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呼伊力格喜;《喀尔喀吉儒姆》法哲学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雯雯;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当代性探析[D];安徽大学;2013年
4 张春雨;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5 庞潇斐;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哲学思想[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晨;哈特:一个站在局内的局外人[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谭丰云;马克思早期法哲学思想初探[D];广州大学;2011年
8 刘畅;全球化视域下的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丽翠;权利与自由[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张学伟;马克思法哲学思想解蔽与时代价值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15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515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