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从“程慕阳案”看移民法遣返的证据规则

发布时间:2018-03-09 09:30

  本文选题:境外追逃 切入点:移民法遣返 出处:《法学》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证明外逃人员曾在中国涉嫌严重的非政治犯罪是挫败其在外国获得庇护或难民身份的重要法律步骤,各国法制通常为此种证明规定了基本的证明规则,虽然相对于刑事诉讼或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移民法庭所采用的证明标准较为简单,但仍然要求相关证明具有合理性和明晰性,提供的证据材料应当是充分的、可检验的且合乎逻辑的。我国的一些办案机关有时缺乏对外国证据规则的了解,在为外国的移民法遣返程序提供支持时不得要领,导致在相关法律程序中失利。"程慕阳案"可为此类移民法遣返程序中的证明规则提供分析样本,总结并反思该案将有助于我们参照有关国家的法律要求准备和提供证据,以便在境外追逃追赃中赢得主动权。
[Abstract]:Proof that a fugitive has been suspected of a serious non-political offence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legal step in thwarting his or her asylum or refugee status in a foreign country, and national legal systems usually provide the basic rules of proof for such proof, Although the standard of proof adopted by the Migration Court is relatively simple in relation to the standard of proof in criminal or civil proceedings, it still requires that the relevant proof be reasonable and clear and that the evidentiary material provided should be adequate, Testable and logical. Some of our country's case-handling agencies sometimes lack knowledge of foreign evidentiary rules and do not have the means to support repatriation procedures in foreign immigration laws. The "Cheng Muyang case" may provide an analytical sample of the rules of proof in the repatriation proceedings of such immigration laws. Summing up and reflecting on the case will help us prepare and provide evidence in the light of the legal requirements of the countries concerned. In order to win the initiative in the pursuit of foreign pursuit of stolen good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基金】:黄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2015年一般项目《境外追逃追赃国际司法合作与国内立法完善研究》(项目批准号:15BFX188)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4.3;D9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栾信杰;电子商务证据规则国际比较研究[J];对外经贸实务;2001年02期

2 邓子文,谢国胜;运用证据规则 防止发生错诉[J];人民检察;2001年12期

3 侯德福;论我国证据规则的现状及完善[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李春生;《证据规则》的价值取向[J];律师世界;2002年12期

5 李富金;;民事证据规则的新突破[J];吉林人大;2002年07期

6 王春晖;电信网间互联争议中的证据规则[J];通信企业管理;2003年08期

7 孙丽昕;证据规则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确立[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年02期

8 胡铭;论证据规则的确立[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9 马贵翔,倪泽仁;论证据规则的功能与实现[J];金陵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10 李鹏,金达峰;预防证据规则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罗世椿;;对适用证据规则的几个问题探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徐继敏;;我国行政证据规则的形成、现状及发展[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健玮;;量刑证据规则研究[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4 董剑飞;王震;;税务案件证据规则探析——三则案例的结合论证[A];财税法论丛(第11卷)[C];2010年

5 张苏沛;;知识产权证据规则研究——由几则专利纠纷案引发的思索[A];加强专利代理行业建设、有效服务国家发展大局——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C];2013年

6 张苏沛;;知识产权证据规则研究——由几则专利纠纷案引发的思索[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四部分[C];2013年

7 李晓光;;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瓶颈——证据规则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8 李贵方;;证据规则的正义理念[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9 陈家斌;;民事诉讼新证据规则对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案件中审价程序的影响[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建兵 顾雪红;法院利用证据规则判令被告归还借款[N];人民法院报;2013年

2 章见良;民事证据规则适用中的问题及对策[N];江苏法制报;2007年

3 夏雯;简易案件适用“证据规则”存在的问题[N];江苏法制报;2007年

4 陈立伟;试论执行裁决中证据规则的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 郭敬波;驶离证据规则的“避风港”[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郑哲 陶贤兴;如何在裁判文书中凸显证据规则[N];人民法院报;2013年

7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博士研究生 吴宏耀;完善刑事证据规则的原则和要求[N];人民法院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盛学友;高法将实施新的证据规则[N];华夏时报;2002年

9 郑州大学法学院 张阳 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检察院 孟鹤;证据规则与持有型犯罪定罪考量[N];检察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肖玮;新证据规则 为“偷拍偷录”松绑[N];检察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江显和;刑事认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祖伟;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及其理据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唐世齐;刑事判决说理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王永杰;从程序异化到事实异化:以冤案为中心[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春海;消费类公益诉讼案件证据规则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2 刘妮雅;毒品犯罪侦查中的证据相关问题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3年

3 刘晴;民间借贷案件证据规则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4 徐洪梅;证据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谢佳霖;论品性证据规则在我国的运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杨艳;民事证据规则在审判实践中的适用[D];山东大学;2010年

7 王立峰;仲裁证据规则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4年

8 易赛洋;刑事瑕疵证据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卫华;民事证据规则在农村司法中的适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雪;减刑假释证据规则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87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587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b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