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辖权竞争与当代中国乡村司法的合法性建构
本文选题:乡村司法 切入点:纠纷解决 出处:《当代法学》2014年04期
【摘要】:通过对乡村司法现状的田野考察发现,乡村社会依然存在着司法形态多元化特点。然而,多元化并不必然带来乡村司法的有序化。究其原因,不同的司法形态在管辖权问题上存在着隐性的竞争关系。因为这种竞争关系的存在,乡村司法资源供给错综复杂,乡村司法结构混乱,这些情况都不利于乡村司法的合法性建构和乡村秩序的重建。研究表明:乡村司法的合法性建构不仅仅只是国家权力和符号权力的建构,更应该是一种具体实践意义上的合法性建构。这种合法性建构要求以多元司法知识为基础,以行动者需求为导向,通过非正式司法的伦理重建和正式司法的权限界定来实现乡村司法资源供给的合理配置,并使民众能够更好地"接近司法"。
[Abstract]: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justice, it is found that the rural society still has the plural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judicial form.However, diversificat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the ordering of rural justice.The reason is that there is a recessive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 in jurisdiction in different judicial forms.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is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 the supply of rural judicial resources is complicated, and the rural judicial structure is chaotic,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itimacy of rural justice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rural order.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justice legitimacy is not only the construction of state power and symbol power, but also the construction of legitimacy in practical sense.The construction of legitimacy requires that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rural judicial resources should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ethical reconstruction of informal justice and the definition of jurisdiction of formal justice, based on pluralistic judicial knowledge and oriented by the needs of the actors.And better access to justice.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法学院;
【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法治框架下边疆治理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3Z06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柏峰;;村庄纠纷解决:主体与治权——皖中葛塘村调查[J];当代法学;2010年05期
2 梁平;;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制度构建——基于公众选择偏好的实证考察[J];当代法学;2011年03期
3 徐晓光;;歌唱与纠纷的解决——黔东南苗族口承习惯法中的诉讼与裁定[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4 陈柏峰;董磊明;;治理论还是法治论——当代中国乡村司法的理论建构[J];法学研究;2010年05期
5 赵旭东;何蕊;;身份的蜕变:浙中地区一村落宗族成员生活史[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张剑源;;撒尼山乡彝人的法律生活[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龙大轩;羌族诉讼习惯法的历史考察[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Benjamin van Rooij,姚艳;法律的维度——从空间上解读法律失败[J];思想战线;2004年04期
9 黄宗智;;中西法律如何融合? 道德、权利与实用[J];中外法学;2010年05期
10 杨华双;嘉绒藏区习惯法中的司法制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顾元;体制与道德的背反——中国传统司法的背景及困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蒋冬梅;;略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性质——兼谈中国古代无民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魏小强;;律师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机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5 程宗璋;当代东方人“厌诉”质疑[J];安康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6 刘康磊;;无讼与厌讼之辩[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7 李方明;;清代司法实践中的情理初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彭真明;陆剑;;农地流转的实践图景——鄂中个案的法社会学透视[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10年00期
9 王国骞,林进文;唤起法律文化历史的记忆——从法律文化角度解读《唐律疏议》[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10 孙文恺;;当代中国“法治理论”三十年发展的省思[J];北方法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小勇;;道德化的行政及其现代影响[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郝建臻;;干部作风建设的法理学解读[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郭武;党惠娟;;文化、信仰和理性:民族环境习惯法重生的三个基点[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焦艳鹏;戚道孟;;论核心生态法益及其刑事保护[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5 马作武;马腾;;春秋决狱论[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6 董颖;;董必武守法思想及其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7 张文;杜宇;;自然犯、法定犯分类的理论反思——以正当性为基点的展开[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8 孙志勇;;律师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的角色[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项延永;;“迁就”向“固守”的转变——基层法院解决乡村社会民事纠纷司法策略新思考[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10 张仁虎;娄必县;;司法公信力的检讨与重塑——基于二审改发率、上诉率和信访变迁的三维考察[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宝君;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勋;中国法治变革下的价值观冲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郭露璐;论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t,
本文编号:17213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721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