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中国法学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发布时间:2018-04-08 16:43

  本文选题:法学教育 切入点:法治人才 出处:《湖南社会科学》2017年04期


【摘要】:法治国家建设之兴替取决于法治人才培养之优劣。从供给需求理论检视当前我国法学教育,可以发现其在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供需失衡、结构失调、质量欠优等三大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成因主要在于法学教育目标定位失准、法学教育分类尚不合理、法学教育模式单一落后、法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及法学教育评估机制不佳。将供给侧改革理念引入法学教育改革,实现供需失衡向供需共振、简单分类向深层分类、单一模式向协同模式、政府评价向市场评价等方面的转变,乃是改革和完善法学教育的有效路径。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a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depends on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under the rule of law.From the view of the theory of supply and demand,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re are three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qualified personnel under the rule of law, such as im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structural imbalance and poor quality.The causes of the above problems mainly lie in the misorientation of the goal of legal education, the unreasonable classification of legal education, the single backward mode of legal education,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in legal education and the poor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legal education.The concept of supply-side reform is introduced into the reform of law education to realize the transition from supply and demand imbalance to supply and demand resonance, simple classification to deep classification, single model to synergy mode, government evaluation to market evaluation, etc.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form and perfect law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继业;;比较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法学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年07期

2 _5文榦;Liao Zhenyun;;中国法学教育的未来发展[J];中国法律;2007年01期

3 丁凌华;赖锦盛;;中国法学教育的历史及其反思[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李琦;;兴盛与蜕变:审思中国法学教育之现状——基于《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的映照[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5 黄金兰;;中国法学教育:为什么兴盛并蜕变着[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6 苏力;;当下中国法学教育的两项根本任务[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02期

7 何志鹏;高宇;徐晓;;对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反思与展望——中国法学教育2008年年会综述[J];当代法学;2008年06期

8 刘坤轮;;中国法学教育:进步与不均衡[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戚桂芳;袁雪;;中国法学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1期

10 司春燕;;新中国法学教育60年的历程考察与展望[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坤轮;;地方全球化、全球地方化与中国法学教育[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黄伟新;;中国法学教育如何应对入世挑战[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3 李光耀;;论董必武法学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4 杨军;;21世纪中国法学教育理念重新架构之设想[A];法学教育:比较与省思——现代法学教育论坛文集[C];2001年

5 袁方;;中国法学教育之审视与展望[A];法学教育:比较与省思——现代法学教育论坛文集[C];2001年

6 杨海坤;赵富强;;英美法对中国法学教育的影响[A];法学教育:比较与省思——现代法学教育论坛文集[C];2001年

7 方X;;开拓符合中国实际的法学教育之路——论建国初期法学教育的局限及董老为此的辛勤工作[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8 张媛媛;丁俊峰;;董必武法学教育思想与我国法学高等教育改革[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9 吕江;;晚清时期英美法对山西大学堂法学教育的影响[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蒋安杰;2012年度中国法学教育十大新闻揭晓[N];法制日报;2013年

2 卓泽渊;法学教育的问题与出路[N];法制日报;2007年

3 蒋安杰;中国法学教育面临挑战[N];法制日报;2007年

4 易继明;中国法学教育的三次转型:1949—2009年[N];学习时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蒋安杰;中国法学教育十大新闻评选揭晓[N];法制日报;2010年

6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申卫星;中国法学教育亟待转型[N];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走向大国的中国法学教育[N];法制日报;2010年

8 刘显刚;路的回望与径的期许[N];法制日报;2007年

9 韩大元;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N];人民法院报;2010年

10 徐显明;法学教育的责任[N];中国改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节英;1949-1957年的中国法学教育[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2 韩有亨;中韩法学教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庆昌;社会变迁背景下的中国法学教育[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余寺涌;中国法学教育网络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邓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历史与现实[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常晶;法制现代化视野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8年

5 于昕卓;论中国近代法学教育之兴起[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夏锋平;中国法学教育之现状、问题与发展进路[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秦璇;董必武法学教育思想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224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7224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a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