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近代刑罚体系在中国的确立过程
本文选题:清末修律 + 近代刑罚体系 ; 参考:《兰台世界》2014年09期
【摘要】:刑罚体系往往生长于一定的民族文化之中,而近代刑罚体系在中国的确立却是在当时的特殊的社会条件下,由外而内,从经济基础的冲击到西方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最终通过改革来实现的。
[Abstract]:The penalty system often grows in a certain national culture, but the modern penalty system was established in China under the special social conditions at that time, from outside to inside, from the impact of economic base to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ulture.It was finally achieved through reform.
【作者单位】: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D929;D92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金泽刚;;犯罪原因与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给我们的一点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张波;;新中国的加重和从重处罚制度的考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孟奇勋,马磊;论“亲属相隐”及其现代生命力[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顾旋;王秀玲;;死刑赦免制度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周世虹;;现代刑法对古代刑法自首制度的继承与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付晓雅;;《刑法修正案(七)》的得与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刘振东;;论刑法中客观主义的合理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冯凡英;关于量刑情节的几个问题[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必新;程琥;;论判例在WTO争端解决中的适用[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2 魏淑君;;近代中国关于“公司法移植与本土化问题”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清末两次商法大会与《商法调查案理由书》述评[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3 梅传强;;论犯罪心理的生成机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夏尊文;陈建军;张介玉;;刑罚泛化否定论——兼与吴宗宪先生商榷[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吴大华;;论“两少一宽”的少数民族犯罪刑事政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冯霜;;浅议刑罚轻缓化的必然性[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金泽刚;;犯罪原因与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给我们的一点启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康均心;李娜;;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执行制度研究——兼论社区矫正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夏尊文;陈建军;张介玉;;刑罚泛化否定论——兼与吴宗宪先生商榷[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10 吴大华;;论“两少一宽”的少数民族犯罪刑事政策[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姜文秀;美国“囚犯战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周金刚;量刑情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金荣洲;7-9世纪中外司法制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汤洵;我国检察举报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潘爱青;增设执业资格刑的立法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仇晓静;数罪并罚类型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孙凌凤;酌定量刑情节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谭轶城;论刑法评价中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褚晓玲;社区矫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董潇;高危驾驶行为的刑法规制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佳佳;;试论清末法律移植及其现代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9年17期
2 卢军;;浅谈清末修律与中国法制现代化[J];法制与社会;2011年12期
3 祖伟;清末修律取法日本述论[J];日本研究;2002年01期
4 李俊;;清末修律前西方法学输入述论[J];江汉论坛;2008年08期
5 赵天宝;;论清季十年的法制改革及启示[J];兰州学刊;2008年12期
6 李绍燕;;中国为什么没有走西方的判例法道路?——以清末修律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10期
7 李欣荣;;清末修律中的废刑讯[J];文史知识;2009年07期
8 孙虹;;清末修律与译书[J];法学杂志;1983年01期
9 张凤磊;试论清末修律研究中的两个问题[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10 沈江瑞;;论清末修律的原因、价值及其局限性[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忠军;;征信法律制度中的政府角色[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魏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律制度的社会学思考[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3 孙国强;;序[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4 谢瑞平;;法律制度的行为效率研究[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潘伟杰;;习俗与法治:法律制度创新的限度[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6 高清;;绿色制造法律制度的创新[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7 冯琳;;清末修律——中国法律现代化的第一步[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3年卷[C];2003年
8 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法制改革[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9 吴宗金;彭谦;董士靖;;董必武同志民族法制思想及其实践的初步研究[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10 鲁玲;;加强法制建设,,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制度保障[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北大学法学院 刘雁冰 吴小鹏;清代新疆法律制度述略[N];光明日报;2010年
2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 郭守仁;美国政府的宗教团体管理现状与法律制度基础[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羽扬;法律制度背后的支撑[N];检察日报;2000年
4 童之伟;法治不同于法制[N];贵阳日报;2009年
5 海通证券研究所 金晓斌 刘和平;认股权法律制度研究[N];中国证券报;2000年
6 张博;美国儿童保护法律[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刘定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价值分析[N];光明日报;2002年
8 雷秦平;以“广信”事件谈我国对外担保法律制度[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9 杨鹏远;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和谐社会的基础[N];白银日报;2008年
10 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 检察长 张培中;从法律制度看旧西藏的残酷与野蛮[N];检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益刚;民国社会救济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2 赵旭;法律制度与唐宋社会秩序[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夏扬;上海道契:法制变迁的另一种表现[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田洪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政策法律促进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陈煜;清末新政中的修订法律馆[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孟庆瑜;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7 章育良;清末诉讼文化转型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8 李秀清;日耳曼法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周向阳;清代治理邪教犯罪研究(1644-1840年)[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吴真文;法律与道德的界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车骐;清朝中央政府治藏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2 曲景;民工问题与法律制度的转型[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刘威;中国反性骚扰法律制度建构的后现代向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4 黄羽茜;美国信用消费保护法律体系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沙荣珍;周代宗法制度下的法律制度[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何川;美国辅助技术法律研究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素云;法律制度有效性条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万金波;美国场外证券市场法律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厦门大学;2006年
9 尹长松;弗里德曼的法律文化观[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唐榕;论法律维度下的个体自由[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37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737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