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概念的模糊性
本文选题:法律 + 模糊性 ; 参考:《湘潭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法律必定具有明确性和严谨性,因为法律的作用是确立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人的行为,有效的预防犯罪。法律如果不能做到确定性,其中的法律概念既可以这样理解,又可以那样理解,那么将使人陷入无所适从,不知所措的境地,国家也将会变得混乱不堪,甚至亡国。但法律中却存在很多的模糊概念,诸如“数额巨大”、“情节严重”、“巨额财产来源不明”、“酌情处罚”、“手段恶劣”、“感情破裂”等等。 模糊概念在法律中的存在具有必然性。首先一部法律的容量是有限的,只能采用抽象、概括乃至笼统的表述,以使有限的法律囊括尽可能多的法律事实;其次正确合理地运用法律模糊概念,设立一定的模糊条款,供司法人员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有利于弥补法律中无法具体规定的“缺失”;再次,模糊概念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它可以保护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防止外泄。虽然模糊概念的作用很多,但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从某种意义上讲,运用模糊概念也实属无奈之举,能少用则应尽量地少用,而且在有些方面是不能运用模糊概念的。 模糊概念可能导致人们理解认识上的误差,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模糊概念给司法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由于立法上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导致有些模糊概念在法律条文中外延范围过大,给法律留下了漏洞,造成对有些犯罪案件无法可依,或者难以操作,这就很可能导致司法不公平现象的出现。因此,为了消除模糊概念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司法的公平正义,有必要对模糊概念进行清晰化处理。其具体作法是立法水平的提高和完善法律解释和增强执法者素质。
[Abstract]:Law must have clarity and preciseness, because the role of law is to establish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social members, regulate human behavior, and effectively prevent crime. If the law can not achieve certainty, the concept of law can be understood in one way or another, then people will fall into a situation of confusion, confusion and even national subjugation. However, there are many vague concepts in the law, such as "huge amount", "serious circumstances", "huge property source unknown", "discretionary punishment", "bad means", "emotional breakdown" and so on. The existence of fuzzy concept in law is inevitable. First of all, the capacity of a law is limited, it can only be expressed in abstract, general and even general terms, so that the limited law can include as many legal facts as possible; secondly, the concept of legal ambiguity should be used correctly and reasonably, and a certain fuzzy clause can be established. For judicial personnel to use flexibl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ase, it is helpful to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which can not be specified in the law; thirdly, the fuzzy concept has a special function, which can protect state secrets and personal privacy and prevent leakage. Although fuzzy concepts play a lot of roles, they are not used as much as possible. In some sense, the use of fuzzy concepts is also a helpless move. If we can use them less, we should use them as little as possible, and in some respects we cannot use fuzzy concepts. The concept of fuzzy may lead to the error of understanding, which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concept on judicial activities. Because the legislation is restricted by objective conditions, some vague concepts are too broad in the scope of the legal provisions, leaving loopholes in the law, resulting in some criminal cases can not be followed, or difficult to operate. This is likely to lead to judicial injustice. Therefore,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he fuzzy concept, maintain the authority of the law and the fairness and justice of the judiciary, it is necessary to clear the fuzzy concept. The concrete method is to improve the legislative level and improve the legal interpretation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he law enforcers.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0-0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金虎;;影响法律解释的因素研究[J];法律方法;2003年00期
2 胡敏敏;;论法律解释的目标[J];法律方法;2003年00期
3 周小桃;论法律解释[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谢晖;符号、解释学与中国古典法律解释[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3期
5 李果,刘愈菀;法律解释的必为性和可行性[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陈金钊;法律解释(学)的基本问题[J];政法论丛;2004年03期
7 丛涛;在规则与事实之间(二)——对适用层面上的法律解释的追问[J];理论月刊;2004年08期
8 宋其岩;法律解释的概念与性质[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4年01期
9 黄金兰;;法律解释的社会价值面向[J];法律方法;2005年00期
10 秦强;;法律解释的兴起[J];法律方法;2005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国华;;关于法律解释的概念问题[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2 李道刚;;论法律解释的“历史性”问题[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魏治勋;;论法律解释的合法性逻辑结构[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曹晓如;;论税法解释的目标与原则[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继成;;法律解释-裁判规范的正当性证明[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6 姚知兵;;司法改革过程中法律解释的非制度性方面打入和应对[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蒋奋;;WTO反补贴案件中法律解释问题实证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8 蒋奋;;WTO反补贴案件中法律解释问题实证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9 刘歌;丛青;;对一起管辖权纠纷案件中法律解释问题的剖析[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10 韩晓燕;;也谈刑法分则第九章渎职罪主体的问题——以刑法与法律解释的冲突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1年度)[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冰 晓玲 兆利;与“诉”有关的法律解释[N];检察日报;2000年
2 傅达林;“法律解释依赖症”[N];检察日报;2012年
3 江媛;法律解释之探究[N];江苏经济报;2014年
4 江苏扬州读者 马融;罪刑法定规制法律解释[N];检察日报;2004年
5 周旺生;改善中国法律解释制度诸境况[N];法制日报;2007年
6 王 旭;法律解释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N];人民法院报;2006年
7 沈路涛;全国人大常委会规范法律解释工作程序[N];人民日报;2004年
8 李克杰;法律解释岂能如此随意[N];检察日报;2006年
9 陈卫平;浅议法律解释之客观性[N];江苏法制报;2006年
10 盛大林;法律解释提案权应该适当扩大[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谢晖;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哲学向度[D];山东大学;2005年
2 管伟;中国古代法律解释的学理诠释[D];山东大学;2008年
3 王彬;法律解释的本体与方法[D];山东大学;2009年
4 王国龙;法律解释的有效性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武飞;法律解释:服从抑或创造[D];山东大学;2006年
6 魏胜强;法律解释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立飞;法律解释体系问题初探[D];湘潭大学;2007年
2 孟欣然;法官法律解释主体资格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牛晓天;法律解释之浅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郑瑜;论法律解释[D];郑州大学;2007年
5 安佳;我国法律解释体制法理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梁彩虹;法官的法律解释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彭芳;法律解释中的情、理、法[D];湘潭大学;2007年
8 尹洪阳;法律解释的本体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9 曹阳;法律解释对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海洋;论法律解释的循环[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03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803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