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法本质观的双重视角及其对法治中国建设的启示
本文选题:马克思 + 法本质观 ; 参考:《江海学刊》2014年01期
【摘要】:马克思法本质观的现实本质由现实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是一种事实性本质,反映了法的阶级属性,即为我国传统法学理论所认识的马克思法本质观;马克思法本质观的理想本质反映了法的社会属性,是一种价值性本质。我国传统法学理论片面强调法的事实性本质而忽视法的价值性本质,是对马克思法本质观的片面解读,从而现实与理想的双重视角解读马克思法本质观,对于法治中国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The realistic essence of Marx's view on the essence of law is decided by the realistic social material living conditions, and it is a kind of factual essence, which reflects the class attribute of law, that is, Marx's essence of law, which is recognized by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law in our country. The ideal essence of Marx's concept of essence of law reflects the social attribute of law and is a nature of value. The traditional law theory of our country emphasizes the fact nature of law and neglects the value essence of law. It is a one-sided interpretation of Marx's essence view of law, and thus the dual angle of view of reality and ideal is to interpret Marx's essence view of law. It has positiv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 ruled by law.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D90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沈晓阳;;马克思法伦理思想片论[J];道德与文明;2011年02期
2 冯象;正义的蒙眼布 政法笔记Ⅱ[J];读书;2002年07期
3 陈娟;;马克思法本质观视野下的法律信仰困境及其出路[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4 胡玉鸿;;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之重述[J];学习与探索;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晓剑;;我国民法典中成年监护立法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2 李凤鸣,王为东;皇权政治与清末法律近代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郭浩;;汉文帝“养老令”考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徐公喜;;朱熹与法家之学[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5 郭学信;论包拯崇拜的文化心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马杰;申超;;从肖志军事件谈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7 温晓莉;;论法律虚拟与法律拟制之区别——法哲学的时代变革[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8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形式性与实质性——以对程序理论的批判和批判理论的程序化为线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王浦劬;;以治理民主实现社会民生——我国行政信访制度政治属性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邵维国;沈志民;;犯罪与刑事违法性关系论纲[J];北方法学;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牛静;;接近使用媒体权与言论自由[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2 杨毅;;野蛮拆迁的文明衍进——我国征地拆迁行政补偿机制的反思与重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婷婷;陈玉刚;;论法官裁判解释的能动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4 蒋德海;;我国法制建设应严格区分制约和监督[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5 荀晓鲲;;墨家思想给当代公共管理创新的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肖泽晟;;公物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权力配置[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田文利;;信访制度的定性分析和机构设置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卢希起;;刑法适用中的刑事政策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蒋德海;;社会管理应“归还给社会机体”——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的法理思考[A];社会管理法治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刘孝杰;;“孝”词义源流考[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芳;冲突与平衡:土地征收中的权力与权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过晓;论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概念的“似”[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大鹏;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董春林;南宋初期的冤狱与政治[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史卉;魏晋南北朝杂传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姜哲;中西方诠释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陈莹莹;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汤德森;重新认识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爱超;论我国寿险资金投资的法律监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克标;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春兰;论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D];湘潭大学;2010年
5 徐剑;检察机关自侦权监督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夏育宏;论国家机关公务员的抵抗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钟秋明;道路交通管理中限行措施的法学思考[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步伟伟;先秦主流思想的教育管理价值探寻[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唐瑭;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监督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李玲;好意同乘民事责任研究[D];烟台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E·波佩 ,汉民;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人权[J];国外社会科学;1983年09期
2 陈湘文;;从法律的自发性看马克思与哈耶克的异同[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孙育玮;“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学习马克思早期法学思想的体会[J];求是学刊;1983年03期
4 公丕祥;;传统东方法律文化的政治型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法文化理论的述评[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5 蔡宝刚;;马克思论市民社会的法律调整[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杨文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怎样使用异化概念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7 张密丹;于海洋;;马克思早期的法哲学思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8期
8 张文喜;;论虚无主义的克服与马克思对法的历史学派的哲学批判[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9 张金婷;李晋玲;杨贵华;;论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J];黑龙江史志;2009年18期
10 武建敏;;马克思对现代性法哲学的批判与超越[J];法学杂志;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进田;邓武红;;论马克思哲学的法哲学特质[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从法治角度为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谏言[A];玉溪市第三届性病、皮肤病学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刘永佶;;完善民主法制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童海芳;;走向和谐——试论我国市民社会的法治构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5 于晓琪;;马克思主义法制思想史上的两大转变——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贡献[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公安部 丁国强;马克思的法治观[N];北京日报;2011年
2 武汉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 李龙邋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李志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创立、发展及其主要内容[N];人民法院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郭恒忠;稳定、协调和发展是和谐社会的三个主音符[N];法制日报;2006年
4 刘仁文;从挂名主编谈法学者的境界[N];检察日报;2007年
5 吴兢;制造 “良法”[N];人民日报;2006年
6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蒋德海;舆论监督怎么成了“诽谤”?[N];检察日报;2008年
7 武汉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 李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律观的主要内容[N];人民日报;2008年
8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廖奕;“法律人学”五说[N];检察日报;2010年
9 四川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喻中;超越法律的世界[N];检察日报;2009年
10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N];阿坝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宝刚;经济现象的法律逻辑[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黄和新;马克思所有权思想述要[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秦国荣;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与法律发展:马克思的思想概览[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虎;自由、法律和制度稳定性[D];复旦大学;2003年
5 刘岩;论法律推理中的司法理性[D];吉林大学;2008年
6 夏瑜杰;当代中国守法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王宝治;当代中国社会权力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杜建明;论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9 程苗;韦伯形式理性法理论之评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司春燕;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正义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杰;当代中国法本质观研究综述及其探析[D];兰州大学;2010年
2 白小琛;马克思人权思想在当代中国法治进程中的实践[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赵茜;法哲学视阈下的马克思人权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周发财;法律目的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5 李洪杰;法正义价值的人本之维[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王倩竹;马克思法制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郭萍;我国法治人性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性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广兴;马克思私法观在中国的发展[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9 文洋;从唯物史观到合法性[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期剑;马克思的法哲学革命探析[D];吉首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37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937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