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想象”他者与“虚构”自我的学理表达——有关《法律东方主义》及其中国反响

发布时间:2018-05-26 13:48

  本文选题:法律东方主义 + 自我东方化 ; 参考:《交大法学》2017年03期


【摘要】:《法律东方主义》一书是美国学者络德睦近年来的一部比较法论著,翻译成中文后引起了中国法学界的高度关注,此书将前人"东方主义""中国中心论"等理论应用于法律领域,提出了"法律东方主义"的概念,虽然理论的原创性不算太强,但也对不同文化比较中的自我与他者的认知进行了反思,这种反思对于西方人对世界的重新认知,尤其是对"东方"的重新认知具有很强的警醒作用,对于东方世界存在的"自我东方化"现象同样有警醒作用。然而这种作用不能夸大,更不能政治化,在特殊的社会情境中成为"政治消费品"。因此,对此书在中国的讨论和可能的"政治化"应该保持警惕。
[Abstract]:The book of "legal Orientalism" i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merican scholar Luo de good in recent years. After translating into Chinese, it has aroused great concern in the Chinese law circle. This book applies the theories of "Orientalism" and "China centralism" to the legal fiel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he doctrine of the east side of law", although the originality of the theory is not too strong, but it is not too strong. It also rethinks the cognition of the self and the other in the different cultural comparison. This kind of reflection has a strong vigilance on the westerners' recognition of the world, especially the recognition of the "Orient", and is also vigilant for the "self Orientalism" in the eastern world. Politicization is a "political consumer goods" in special social situations. Therefore, the book's discussion and possible politicization in China should be vigilant.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兴成;东方主义的全球化逻辑[J];读书;2004年03期

2 徐宏前;;东方主义探究[J];新余高专学报;2010年05期

3 毛毛;;后殖民时期的东方主义[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爱德华·萨伊德,唐建清 ,张建民;东方不是东方——濒于消亡的东方主义时代[J];天涯;1997年04期

5 罗世平;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比较研究[J];学术论坛;2003年05期

6 王丽萍;;《东方主义》在中国的误读和挪用[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李晶;;论黄哲伦对“东方主义”的文化解构和超越[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8 鲍瑾;;关于苗族文化形象的想象与建构——由“内部东方主义”引发的思考[J];美与时代(上);2013年03期

9 海龙;会见萨依德,不谈东方主义[J];神州学人;2003年11期

10 李东明;;美国对朝政策的文化透视 以美国的东方主义为例[J];实事求是;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宁;;“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对话还是对峙?[A];东方丛刊(1995年第3辑 总第十三辑)[C];1995年

2 张兴成;;他者与文化身份书写:从东方主义到“东方人的东方主义”[A];东方丛刊(2001年第1辑 总第三十五辑)[C];2001年

3 李清;;《唐纳德·杜克》中对东方主义的抵抗[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黄川;;亚瑟·亨·史密斯与东方主义[A];东方丛刊(2002年第3辑 总第四十一辑)[C];2002年

5 刘智欢;;论《女勇士》中的东方主义[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瑛;;“东方主义”与“西方”话语权力——对萨义德“东方主义”的反思[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7 卫景宜;;美国早期华人英语写作与“反话语”[A];东方丛刊(2002年第2辑 总第四十辑)[C];2002年

8 郭跃华;;《蝴蝶君》中的霸权主义意识形态[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松涛;黄婷婷;;《蝴蝶君》——沉亡于幻想中的蝴蝶[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捷;用一种东方主义反对另一种东方主义[N];东方早报;2010年

2 孟祥路;水电环境论之“东方主义”[N];中国能源报;2010年

3 思郁 书评人;东方主义的理论困境[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4 刘伟杰;人居文化与商业价值的有机融合[N];中国建设报;2006年

5 祝勇;“另外”一个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赵稀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英美文学研究的后殖民颠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姜玉琴 乔国强;葛浩文的“东方主义”文学翻译观[N];文学报;2014年

8 张剑;庞德与中国:“东方主义”和民族身份的建构[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陆昀;业界呼吁反思城市无风格[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10 曾任华新国际集团总裁,兼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 现任青岛海尔地产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卢铿;中国建筑要有突破自我的勇气[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于秀娟;反东方主义面具后的东方主义[D];南开大学;2009年

2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佳寒;“东方主义”的滥觞:希腊古典史家作品中的“他者”形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4 王少娣;跨文化视角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楠;哈金笔下东方主义话语的呈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杨;哈金《等待》中的东方主义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董欢;迎合、解构与超越[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矫尉蓉;颠覆与重构-《玉牡丹》中的加拿大华裔形象解读[D];吉林大学;2016年

5 谭逸辰;远去的风景:再读“第六代”[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邹倩;在东方和西方之间游移[D];湖南大学;2016年

7 娄倩慧;谭恩美《惊奇山谷》中的东方主义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周怡;中和之道—论“新东方主义”与中国当代设计的交融与贯通[D];东南大学;2016年

9 周迁旬;自我东方主义视角下张爱玲《赤地之恋》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10 吴琪;荒原的救赎—从艾略特诗歌看其宗教拯救之旅[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37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937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2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