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中俄软件可专利性认定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9 12:38

  本文选题:软件 + 可专利性 ; 参考:《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软件产业的兴起与繁荣,软件对法律的保护要求也逐渐提高。由于软件版权保护的不足,,世界纷纷开始向专利制度寻求解决方式。我国对于软件可专利问题的立法与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我国软件的专利立法主要是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应该如何建立符合自身国情的软件专利保护制度,是今后我国软件专利立法与实践的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俄罗斯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发展追求。作为传统的大陆法系国家,俄罗斯一直致力于知识产权法的民法典化,在对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上,除了坚持传统的版权保护之外,还开创性的设计了统一技术权这一权力。鉴于此,笔者对两国软件可专利性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达到相互借鉴的目的。
[Abstract]:With the arrival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rise and prosperity of the software industry has been promoted. Due to the lack of software copyright protection, the world began to seek solutions to the patent system. The legislation and research on software patentability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main purpose of our software patent legislation is to learn from the advanced legislative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and how to establish the software patent protection system which is in line with our own national conditions. It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to face and solve in the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of software patent in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 Russia is China's friendly neighbor, the two countries have common interests and development pursuit. As a traditional civil law country, Russia has been committed to the civil la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In the wa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f software, in addition to adhering to the traditional copyright protection, It also pioneered the power of unifying the right to technology. In view of this, the author studies the software patentability of the two countri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mutual reference.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51.2;D923.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异;杨超;;网络商业方法专利保护问题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朱雪忠;杨远斌;;转基因植物的专利保护探讨[J];科技与法律;2005年04期

3 董新忠;;美国植物新品种的专利保护——基于Pioneer Hi-bred案看美国植物新品种的可专利性[J];知识产权;2006年05期

4 张利平;;转基因作物的可专利性及相关问题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01期

5 李倩;;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J];法制与社会;2007年08期

6 谢黎伟;;从新近判例看美国商业方法专利的发展[J];电子知识产权;2009年07期

7 须建楚,高建伟;基因的专利法律问题[J];法学;2000年02期

8 朱川,陆飞;基因专利法律保护的几个基本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高巍;;我国医疗方法保护的非专利方式探讨[J];知识产权;2007年06期

10 钟瑞庆;;论法律方法的可专利性[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京;俞翰政;马玉青;;非治疗目的的外科手术方法的可专利性[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2 李瑞海;;专利权权属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宋献涛;刘国伟;;美国的Bilski案与中国的商业方法可专利性判断[A];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2010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首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罗菊华;;植物发明在美国和欧洲的知识产权保护简介[A];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2010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首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陈斌;;浅谈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以及我国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可专利性的探讨[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陈哲锋;;瑞士型权利要求的发展和借鉴[A];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2010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首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刘磊;王锐;刘劭君;;间接侵犯专利权行为之客体探究——兼议其产生根源及法律调整方式[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8 王懿融;刘国伟;;美国的Bilski案对中国商业方法专利审查的启示[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9 Joseph Straus;Simon Klopschinski;黄洪佳;王增岩;;当前金融危机下的商业方法保护和其他专利法问题[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10 Chan S.Park;李雪莹;;药品监管和可专利性环境中“新化学单体”的定义[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裴宏 张海志;谁能破解商业方法可专利性之惑?[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2 Charles E.Van Horn,Esther H.Lim,Kenie Ho;在美国如何有效利用重新颁发程序和专利复审程序[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3 记者 贺延芳 通讯员 杨兴 赵晨;日美等8国开展PPH拓展试点[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

4 党同皓;专利权特征的若干问题探讨[N];中国文化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韩乐悟;探寻专利保护与激励创新的平衡[N];法制日报;2010年

6 陈丽萍;新技术对专利法的挑战[N];法制日报;2003年

7 张晓都;美国专利法中的生物技术发明[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3年

8 周翼;垄断与反垄断[N];人民日报;2010年

9 蒲迈文;应当认可:以计算机程序为特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专利性[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0年

10 子 英;新兴技术正在挑战知识产权法[N];人民法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曹伟;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反思与超越[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2 朱江村;半导体技术专利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刘珊;中德企业软件专利申请行为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邱洪华;中国银行业创新活动中的专利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剑;专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6 张晓都;专利实质条件研究专利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张玉蓉;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邹琳;英国专利制度发展史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9 刘珍兰;公众参与专利评审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芦思良;中俄软件可专利性认定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2 陈梦斯;专利权共有制度初探[D];湘潭大学;2011年

3 孙晔;我国专利权质押设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吴广强;转基因动物的可专利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陆舜艳;化妆品的可专利性[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蒋琛;新技术条件下的专利权客体[D];湘潭大学;2008年

7 池明霞;南极生物技术发明的可专利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胡波;DNA序列的可专利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9 侯晓飞;金融产品的可专利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田芙蓉;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本文编号:1950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950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c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