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问题的多面性及其对策——中国法律史学困境的知识运行解读

发布时间:2018-05-30 06:10

  本文选题:中国法律史学 + 知识运行 ; 参考:《江苏社会科学》2016年02期


【摘要】:中国法律史学处于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对于历史的实用态度使人们忽视了中国法律史学困境的多元性。从知识运行的角度来说,中国法律史知识在生产、传播以及接受层面均存在问题。在知识生产阶段,中国法律史知识的客观性受到质疑;在知识传播阶段,中国法律史对现代法学的借鉴意义被漠视;在知识接受阶段,各个主体或只愿做被动的接受者,或被视为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想要解决中国法律史学的困境,首先应该采取传统与多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保障中国法律史知识生产的客观性;其次,法学各学科均应作为中国法律史知识传播过程的参与者,发掘它的价值;最后,直接的知识接受者也应该能动地利用中国法律史知识,同时,需要改变法学教育中学习西方的填鸭式思维。
[Abstract]: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dilemma of Chinese legal historiography, but the practical attitude towards history makes people ignore the pluralism of the dilemma of Chinese legal historiograph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knowledge operation,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production, dissemination and acceptance of knowledge of Chinese legal history. In the stage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the objectivity of Chinese legal history knowledge is questioned; in the stage of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the reference meaning of Chinese legal history to modern jurisprudence is ignored; in the stage of knowledge acceptance, each subject is willing to be a passive receiver. Or be regarded as a passive recipient. In order to solve the dilemma of Chinese legal historiography, firstly, we should adopt the traditional and pluralistic research methods to ensure the objectivity of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of Chinese legal history. Each discipline of law should be a participant in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legal history, and discover its value. Finally, the direct knowledge receiver should also make use of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legal history actively,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 need to change the cramming thinking of learning from the West in law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广峰;;关于中国法律史学与科学精神的思考[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张中秋,陈煜;2004年法律史学新进展[J];政法论坛;2005年03期

3 张雷;;略论李大钊对中国近代法律史学的贡献[J];河北法学;2008年01期

4 林乾;;辉煌与隐忧:法律史学六十年评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朱勇;;“学术法律史学”与“应用法律史学”[J];法学研究;2009年02期

6 郑定;杨昂;;2003年中国法律史学学术研究回顾[J];法学家;2004年01期

7 叶秋华;王云霞;郝刚;;2003年外国法律史学学术研究回顾[J];法学家;2004年01期

8 曾宪义;丁相顺;陈宇;;2004年中国法律史学学术研究回顾[J];法学家;2005年01期

9 叶秋华;王云霞;郝刚;;2004年外国法律史学学术研究回顾[J];法学家;2005年01期

10 曾宪义;郑定;马小红;;2005年中国法律史学学术研究回顾[J];法学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万亿;;法律进化论和法制史科学——西方法律史学述评[A];外国法制史论文集(《外国法制史汇刊》第二、三合集)[C];1990年

2 顾元;曾尔恕;;中国法律史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巫晓青;;浅谈外国法制史课程的价值、地位及教学方法的更新[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司法制度的变革[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烨;考证与义理并重的法律史学引路人:陈寅恪[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邓建鹏;面向现代的法律史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张雷;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律史学的拓荒者:李大钊[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侯欣一 南开大学法学院;历史视野下的新中国法律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韩秀桃;二十世纪中国法律史学研究回顾[N];人民法院报;2002年

6 雨田;中国法律史学界的“但丁”:梁启超[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韩秀桃;二十世纪的中国法律史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8 赵世德 山东大学法学院;立足自身学术传统 回眸百年法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翟敏;李玉生: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N];江苏法制报;2011年

10 顾 元;书生珍重翰墨事 愿留文字在人间[N];人民法院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本存;法官的权威与国王的境遇[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54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954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c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