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思考

发布时间:2018-05-31 02:15

  本文选题:生态文明 + 法治 ; 参考:《法学杂志》2014年05期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理政的总体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治国理政全过程的整体布局,提出了"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新要求,体现了法治思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法治不能虚位,生态建设更不能掉队。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建设必须解放思想,建立生态环境立法不仅是环境法部门的任务、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环境保护机关的事情、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不仅有诉讼方式的观念。要在对现行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经验与教训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完善生态环境立法体系,提升生态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建立生态环境诉讼与纠纷解决替代方式相结合的损害救济机制。
[Abstract]:"the decis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overall strategy put forward by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build a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 as a state governing the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uns through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new requirement of "establishing a systematic and complete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 which embodie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thinking of rule of law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realization of Chinese Dream, the rule of law can not be empt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an not be left behi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y law must emancipate the mind,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egislation is not only the task of environmental law depart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s not only a matter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rgans, but also the concept of relief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amage. On the basis of deep reflection on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y law, we should perfect the legislative system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upgrade the level of modernization of ecologic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capacity. To establish the damage relief mechanism which combin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litigation with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作者单位】: 湖北经济学院;
【分类号】:X321;D92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吕忠梅;;环境公益诉讼辨析[J];法商研究;2008年06期

2 吕忠梅;;监管环境监管者:立法缺失及制度构建[J];法商研究;2009年05期

3 吕忠梅;;环境诉讼初探——有没有环境诉讼?[J];环境资源法论丛;2003年00期

4 吕忠梅;;环境侵权的遗传与变异——论环境侵害的制度演进[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5 杨海生;陈少凌;周永章;;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政策——来自中国省份数据的证据[J];南方经济;2008年06期

6 吕忠梅;;消除“环境保护对抗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人体健康危害的法律监管目标[J];世界环境;2012年06期

7 吕忠梅;;中国生态法治建设的路线图[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斐;;构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法理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吴亚平;;论自然的属性及环境法的理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4 程乃胜;;何谓法理学——读庞德的《法理学》(第一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5 杨海坤;曾祥华;;行政过程的社会正当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杨兴;;国际环境法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周娉;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环境法理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张荣芳;WTO框架下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法律冲突与协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9 吕明;;现代律师制度功能新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莉;美法两国违宪审查制度之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础与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吕家毅;;论检察制度的宪政功能[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杨珊珊;;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4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王箐;;财政分权,政府竞争与非经济性公共物品提供:以人均政府卫生支出为例[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刘茂林;;村民自治权之规范求证及解题[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7 贾引狮;宋志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生态经济学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孙雯雯;;我国流域管理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创新[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9 王战江;周桂党;;关于黄河污染成因及其治理的法制思考[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10 薛文森;;我国环境安全问题研究[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谢银玲;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梁睿;美国清洁空气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朱晓燕;论我国破产企业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设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董海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丛忻;孝妇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赵小娟;企业环境责任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郭琳;我国矿区地下水资源的法律保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颖;公司控制权配置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袁苑;完善我国节能减排法制的思考与建议[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忠梅;中国需要环境基本法[J];法商研究;2004年06期

2 陈虹;;环境公益诉讼功能研究[J];法商研究;2009年01期

3 吕忠梅;;监管环境监管者:立法缺失及制度构建[J];法商研究;2009年05期

4 李万新;;中国的环境监管与治理——理念、承诺、能力和赋权[J];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05期

5 周业安,赵晓男;地方政府竞争模式研究——构建地方政府间良性竞争秩序的理论和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12期

6 傅勇;张晏;;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J];管理世界;2007年03期

7 郭英华,李庆华;试论环境公益诉讼适格原告[J];河北法学;2005年04期

8 吴志红;;行政公产视野下的政府环境法律责任初论[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别涛;环境民事公诉及其进展[J];环境保护;2004年07期

10 王灿发;环境违法成本低之原因和改变途径探讨[J];环境保护;2005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煜红;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春;生态文明与价值观转向[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4期

2 张贡生;走向生态文明之路[J];中国环保产业;2004年09期

3 潘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J];绿叶;2007年09期

4 贾峰;;告别黑色工业文明 迈向绿色生态文明[J];世界环境;2007年06期

5 李劲松;;论技术创新生态化与建立生态文明社会[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07期

6 吴永波;;南京林业大学参与主办江苏省首届生态文明论坛[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薛松贵;;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J];中国水利;2009年20期

8 韩步阳;构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新机制[J];东疆学刊;1999年02期

9 王芹;可持续发展对现代化进行了生态学革命——论中国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环保产业;2003年11期

10 ;生态宣言:走向生态文明[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胜;;简论生态文明立法[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2 宁清同;;生态文明需要生态法治的支撑[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3 王如松;刘晶茹;;复合生态与生态文明[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4 纪艳彬;;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张明国;;生态文明的技术哲学视阈[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蓉;;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7 文祯中;;生态文明与黄河流域生态建设[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8 孙芬;;生态文明视阈下中国生态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樊浩;;“生态文明”的道德哲学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韩庆祥;;人学视野中的生态文明[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洱源县委书记 许云川;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N];大理日报(汉);2008年

2 中共重庆市北碚区委书记 黄波;秉持生态文明理念 努力建设生态北碚[N];重庆日报;2008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杨通进;生态公民:生态文明的主体基础[N];光明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鲜晓荻;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心灵[N];贵阳日报;2008年

5 记者 周华俊邋鄢鸣;龙泉3.5万名学生成为“生态文明”传播使者[N];丽水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张宏平;生态文明:论坛聚焦的大课题[N];四川日报;2008年

7 中共珠海市委政研室 黄洪波;生态文明与珠海发展道路的选择[N];珠海特区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兵 杨筱X 赵国梁;“生态文明——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引起强烈反响[N];贵州日报;2008年

9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执笔 王明初;加快海南生态文明示范省建设[N];海南日报;2008年

10 黄茂华;走科学发展之路 创生态文明霍山[N];江淮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连芳;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2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明红;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发展态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会齐;环境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9年

6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7 余维海;生态危机的困境与消解[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崔达;全球环境问题与当代国际政治[D];苏州大学;2008年

9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杨卫军;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当代价值[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晓娜;生态文明素养测评体系的构建与检验[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任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探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戴凤霞;生态文明视域下环境伦理价值观的建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光宇;试论生态文明的主体问题[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林晓磊;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生态危机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张凌娟;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农村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王丽娜;我国农村生态文明与环境法治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宋笑飞;生态文明观浅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魏宁;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教育立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薛蓉莉;我国生态文明与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57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957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e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