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反腐败的社会机制及其与国家机制的衔接
本文选题:自媒体时代 + 反腐败 ; 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腐败犯罪的新特点使得传统的国家本位反腐败刑事政策面临困境,反腐思维与反腐体制均亟需调整。从反腐败的不同主体出发,客观上存在两套反腐机制:国家反腐机制与社会反腐机制。自媒体的发展对反腐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社会反腐机制因之而取得突飞猛进的成效,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国家反腐机制与社会反腐机制在各自的运行方式和特点上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只有国家反腐机制与社会反腐机制有效衔接、相互配合与相互协调,才能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实现两个机制互补完善,从而达到控制腐败犯罪的最佳效果。
[Abstract]: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corruption crime make the traditional state-based criminal policy of anti-corruption face difficulties. Both anti-corruption thinking and anti-corruption system need to be adjusted. There are two sets of anti-corruption mechanism objectively: national anti-corruption mechanism and social anti-corruption mechanism. Si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dia has had a huge impact on anti-corruption, the social anti-corruption mechanism has made rapid progress, but its limitations are also obvious. The national anti-corruption mechanism and the social anti-corruption mechanism are highly complementary in their operation mode and characteristics. Only when the national anti-corruption mechanism and the social anti-corruption mechanism are effectively connected and coordinated with each other ca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the two mechanisms be brought into full play and the two mechanisms complement each other so as to achieve the best effect of controlling corruption crime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犯罪防控与公众参与”(CLS-D1027)
【分类号】:D92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杜治洲;;公众参与反腐倡廉的影响因素及其挑战[J];理论视野;2013年03期
2 何云峰,马凯;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吴海红;;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社会监督机制研究[J];探索;2012年01期
4 李景平;雷艳;韩锐;;公众参与反腐败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行政与法;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倩;;城市社区民间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民间组织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2 陈翔;;当前我国NGO的发展现状探析[J];才智;2008年05期
3 孙耀胜;;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登记制度探析[J];当代经理人;2006年04期
4 姚中兆;罗莉;;我国推广实施100%安全套使用项目的问题 对策与展望[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年02期
5 梁代玉;;现阶段我国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的对策研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05期
6 张程凯;;我国农村消防非政府组织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7年08期
7 梁国越;;论我国政策工具应用背景的优化[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吴浩;;公共危机中非政府组织运用困境与对策探讨——以“08年广州春运救援活动”为例[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王文学;;浅析农村消防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25期
10 常佩君;;试析公共服务社会化中政府对新生社会组织催化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陶学荣;陈霞;;服务型政府视野下我国NGO组织与政府关系模式的创新[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锐兰;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2 常庆;公共部门组织中的激励监督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3 赵敬丹;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的第三部门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马力;主导与共存[D];吉林大学;2009年
5 连志慧;论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6 张瑞玲;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民间社团组织运作[D];上海大学;2010年
7 徐莉;非政府组织与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徐鹏;中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制度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3 郭焕;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制度性障碍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李连云;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和谐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宁林;我国当前慈善资源取得及流转监督的法律制度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6 郭鸽;非营利组织社会资本积累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邱松伟;社区非营利组织社会资本提升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贺峰;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郭蓓;另类媒介、草根组织与中国西部的艾滋干预[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程燕;法团主义视野下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治洲;张瑞;;中国网络政治的发展现状及战略构想[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毕海毅;;英国证人制度浅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曾小龙;中介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01期
4 侯登华;张yN慧;;试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完善[J];电子政务;2009年06期
5 孔璋;孔儒;;中欧反腐败比较研究[J];法学杂志;2009年07期
6 赖彩明;赖德亮;;加强公民举报权的制度保障[J];法学;2006年07期
7 杜治洲;;我国反腐模式的变迁与展望[J];管理现代化;2010年02期
8 赵黎青;柏特南、公民社会与非政府组织[J];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9 王瑞娟;完善我国举报制度的思路探讨[J];理论探索;2005年04期
10 戴维·布朗,桑杰夫·凯哈格拉姆,马克·摩尔,彼得·弗鲁姆金,任俊英;全球化、非政府组织和多部门关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吴海红;[N];学习时报;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宁;;美国《海外反腐败法》的几个特点[J];中国监察;2007年15期
2 陈平其;谈我国反腐败法制机制建设的成就与不足[J];学习论坛;1999年02期
3 莫家齐;关于建立完善反腐败法治机制的构想[J];法律适用;1995年04期
4 伊平;打要害 铲源头 扎实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J];人民司法;1998年04期
5 于洪君;哈萨克斯坦《反腐败法》[J];外国法译评;1999年01期
6 刘向东;论邓小平反腐败与经济建设的法制思想[J];法学杂志;1995年02期
7 姚玉明;关于反腐败问题的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8 王宁;;美国《海外反腐败法》的几个特点[J];中国监察;2007年16期
9 孔祥仁;乌拉圭立法惩治腐败[J];正气;2000年06期
10 王菊芳;法制建设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敦学;戴剑华;;董必武以法促廉的思想与实践[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2 曲振涛;周方召;仲深;;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法经济学视角解读[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张建伟;;国家转型与治理的“法律多元主义”观察[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道敏;对刑罚反腐败功能的理性认识[N];检察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杜文娟;反腐败 走向国际合作[N];人民日报;2005年
3 田晓军;俄“国家反腐败计划”即将推出[N];法制日报;2008年
4 方晓;俄国家杜马否决反腐败法案[N];东方早报;2008年
5 德国公共行政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萨班斯蒂安·沃尔夫 上海市宝山区检察院 谢杰 译;德国反腐败刑事立法的发展路径[N];检察日报;2009年
6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宋杰;多角度解读“骗补门”[N];法制日报;2009年
7 易劲鸿;越是反腐败越能坚定群众对党的信心[N];检察日报;2007年
8 中山大学教授 杨小强;法律如何反腐败[N];南方日报;2009年
9 记者 谭武军;俄罗斯多管齐下反腐败[N];人民日报;2010年
10 钟纪法;搭建交流平台 相互学习借鉴[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祥锋;法律控权论[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中文;法制:反腐败的保证[D];山东大学;2005年
2 祝翔;明初重典治吏述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韩国栋;论法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辉;美国宪法中反腐败思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5 曹国庆;美国《反海外贿赂法》初探[D];苏州大学;2009年
6 李纪峰;论社会主义法治的实现机制[D];郑州大学;2002年
7 陈犟将;论民主与法治的社会生成机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8 陈昱羽;法人类学视野下的纠纷及纠纷解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76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976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