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卫拉特法典》中的民事法律制度研究
本文选题:蒙古族 + 卫拉特 ; 参考:《内蒙古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蒙古-卫拉特法典》是1640年由蒙古的卫拉特、喀尔喀两部所制定的一部成文法典。《蒙古-卫拉特法典》是研究蒙古族法制史的珍贵史料,同时也是能够反映游牧民族特有的宗教、生活习俗、习惯与民族文化的一部民族法典。到目前为止,学界探讨的成果多围绕在法典的文本研究,在法学研究领域虽然有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值得从民法角度做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所以本文拟对《蒙古-卫拉特法典》中的所有权、债权、侵权、婚姻家庭制度等民事法律制度进行梳理和探讨。 本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介绍了法典制定的历史背景和研究成果。第二部分对《蒙古-卫拉特法典》的所有权制度的内容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对《蒙古-卫拉特法典》的债权制度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对《蒙古-卫拉特法典》的婚姻家庭制度进行了分析。
[Abstract]:The Mongolia-Werat Code is a written code drawn up in 1640 by the Mongol Werat and Khalkha. The Mongolia-Werat Code is a valuable historical material for the study of the legal history of the Mongols. It is also a code of nationality which reflects the special religion, custom, custom and culture of nomadic people. Up to now, the achievements of academic research mostly focus on the text of the code.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legal research, it is worth further discussing and studying from the angle of civil law. Therefore, this paper intends to sort out and discuss the civil legal systems of ownership, creditor's rights, tort, marriage and family system in the Code of Mongolia-Eilat.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briefly introduc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research results.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content of ownership system of Mongolian-Eilat Code.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creditor's rights system of Mongolian-Eilat Code. The fourth part analyzes the marriage and family system of Mongolian-Eilat Code.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达富;;公司治理急需设立民事法律制度[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5年06期
2 朱效亮;我国科技法制建设刍议[J];法学;1990年02期
3 ;中国的法治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制度[J];法治与社会;2008年05期
4 宋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须完善民法制度[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刘昕;;关于完善我国监护制度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年20期
6 策·巴图;;《蒙古——卫拉特法典》与蒙古族传统的财产分配习俗[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张国刚;;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古法制研究 《唐代民事法律制度论稿》序[J];博览群书;2006年09期
8 陶榕;;Civil Law in Qing and Republican China[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9 特木尔宝力道;;《蒙古—卫拉特法典》研究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罗万里;;论消费法律关系中的新闻信息商品质量[J];法学杂志;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绍猷;;明代蒙古族婚姻和家庭的特点[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C];1983年
2 汪旭鹏;;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3 徐继敏;;我国精神病人制度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瑞;;中外宣告死亡法律制度之比较[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5 周中成;;浅议监护制度的性质与存在的问题[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6 钟尉华;;论保险代理合同的性质与特征[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7 邵兴全;刘为民;;从“入库规则”到优先权规则的转化:一个公共选择的视角[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朱冰;;监护中的冲突与平衡——试析学校在未成年人监护中的法律地位[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9 杨延昭;邵兴全;;从“入库规则”到优先权规则的转化:一个公共选择的视角[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10 路闻;;中国蒙古史学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综述[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C];198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成建;民事法律制度是责任保险的发展基础[N];中国保险报;2004年
2 记者 张伟杰 杨连元;我国首部《侵权责任法》获通过[N];工人日报;2009年
3 白 硕;攀登司考之巅的捷径[N];人民法院报;2003年
4 北京市海淀区法院 陈昶屹 北京市朝阳区法院 兰楠 北京市顺义区法院 商兴加 杨秀芝;遭遇侵权该如何索赔?[N];工人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伟杰;劳动者工作期间侵权由“东家”担责[N];工人日报;2010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轶;从“照着讲”到“接着讲”[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贝政明;董事及高管人员的风险在哪里[N];中国保险报;2002年
8 贝政明;审时与超前[N];中国保险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宋安明;保障社会信用 民事立法该如何作为?[N];检察日报;2002年
10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乔新生;孙东东教授的观点为何引起轩然大波[N];东方早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邵宗日;英国租借威海卫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刘志刚;宋代债权担保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3 于海防;数据电文民事法律制度基本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李麒;财产纠纷与诉讼实践[D];山西大学;2012年
5 曲玉梁;民初大理院及其民事判解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王清华;中国矿业权流转法律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锋;《蒙古—卫拉特法典》中的民事法律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陈志强;《蒙古—卫拉特法典》所见卫拉特社会等级状况管窥[D];新疆大学;2010年
3 张建;五代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及影响[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韩大伟;回族习惯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民事法律制度的影响[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5 何雅静;克隆人的民法伦理制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6 朱箭容;论行政事实行为[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7年
7 徐欣欣;论环境公共利益的法律保护[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李芬;夫妻共有不动产买卖纠纷的理论争议探讨[D];吉林大学;2011年
9 闫明;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宋文君;论行政强制执行中的代履行[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97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997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