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法学研究如何学术——学术史方法的重申

发布时间:2018-07-27 20:55
【摘要】:当下中国法学研究学术性不强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学研究者自身,因此需要将视线转向学术本身。基于学术史方法是学术最基本方法的判断,可以发现中国法学研究学术性不强的原因在于学术史方法的缺失,这使得中国法学研究中的学术性与非学术性混淆不清;法学难以确立自己学科的独立地位;法学研究中引证混乱并难以发挥学术评价功能;法学研究中学术传统西化倾向严重。而当代中国法学研究学术性完善之路在于:实用标准与学术标准的适度分离,确立学术的独立性与学术评价的独立标准;增强对学术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术史意识,强化学术规范;自觉推动法学学术传统的中国化。学术性、学术史方法并不是我们对法学研究的更高要求,而只是提醒我们在法学研究中首先要回到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然后再谈其他方法。
[Abstract]:The reason why the academic nature of Chinese legal research is not strong at present is mainly due to the law researchers themselves, so they need to turn their attention to the academic itself. Based on the judgment of academic history method,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lack of academic history method is the reason why Chinese legal research is not academic, which makes the academic and non-academic aspects of Chinese legal research confused. It is difficult for law to establish its own independent position of discipline; confusion of citation in legal research and difficulty in exerting academic evaluation function; westernization tendency of academic tradition in legal research is serious. The way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natur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egal research lies in: the proper separation of practical standards from academic standards, the establishment of academic independence and independent standards for academic evaluation, the enhancement of understanding of academic importance, the strengthening of awareness of academic history, Strengthen academic norms and consciously promote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academic tradition of law. Academically, the method of academic history is not our higher request for the study of law, but it only reminds us that we should first return to the basic method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then talk about other methods in the research of law.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法学理论与法治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姬建敏;;应重视学术论文中的学术史回顾[J];出版科学;2007年01期

2 李龙;;论当代中国法学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3 陈瑞华;徘徊于问题与主义之间[J];读书;2004年01期

4 陈金钊;;“思想法治”的呼唤——对中国法理学研究三十年的反思[J];东岳论丛;2008年02期

5 刘磊;;我国法学引证研究之省思[J];法商研究;2008年02期

6 韩大元;;新中国宪法学60年发展的学术脉络与主题[J];法学家;2009年05期

7 张少瑜;谈谈法学论文的学术规格[J];法学评论;2000年03期

8 尹伊君;法学研究与法学家的文化品位[J];法学;1993年11期

9 汤唯;;创建中国法学流派的主客观条件[J];法学;2005年12期

10 凌斌;;中国法学30年:主导作品与主导作者[J];法学;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玲;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与英才培养问题[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邱咏梅;高等教育主体形态的变化——关于后精英教育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陈晓琴;;高等教育课程适切性问题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刘兰桂;李超;;教育信息化研究文献被引分析与评价——来自CSSCI(1998-2007年)的实证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劳东燕;;自由的危机:德国“法治国”的内在机理与运作逻辑——兼论与普通法法治的差异[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贺欣;;转型中国背景下的法律与社会科学研究[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成凡;;社会科学“包装”法学?——它的社会科学含义[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8 姜涛;;法学通说: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9 常素巧;齐丽红;邹爱荣;;高等教育公平的制度性障碍及政策建议[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10 王义遒;;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的“博通”与“专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云忠;;法学实证研究的种类及其地点选择[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3 姬建敏;;学术史回顾与学术规范的探讨[A];图书编辑规程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龚春明;;反思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归因研究的方法取向[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陈伟;;从牧师到教师:英国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变革——以十九世纪的牛津大学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杨文志;;学术交流及其对学术生态的影响[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中赋;;关于我国学术生态建设的几点思考[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靳萍;彭述娟;乐勇;应永铭;;科技社团发展与学术交流建设的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9 李中赋;;试论学术交流对人才成长的促进效应[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10 柳洲;陈士俊;;试析学术会议及其知识创新机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现U,

本文编号:2149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149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5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