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中国法律之儒家化商兑

发布时间:2018-11-20 21:36
【摘要】:法律儒家化是瞿同祖先生提出的关于中国古代法的一个重要论断,其在国内外产生了持久而广泛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其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认识。文献表明,先秦诸子均认同尊卑贵贱并提倡忠孝,故阶级观念和家族主义是先秦诸子的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而并非儒家的私学。儒家真正独特的思想贡献在于提出了仁和仁政的学说。假若真的有法律儒家化,其无疑应该是体现了儒家仁爱学说和精神的法制理想和原则在中国古代法律中的落实和安顿。故有重新厘定法律儒家化内涵的必要。不过,尽管瞿同祖先生当年关于法律儒家化的相关论断需要作出适当的修正,但法律儒家化也并非子虚乌有,而却是真实的历史事实和过程。
[Abstract]:The Confucianization of law is an important theory about ancient Chinese law put forward by qu Tongzu, which has a lasting and extensive influence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the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appeared som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it. The literature shows that all the pre-Qin philosophers agreed with the superiority of the noble and the inferior and advocated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so class concept and familism were the general knowledge, thought and belief of the pre-Qin scholars, but not the private school of Confucianism. The real unique contribution of Confucianism lies in putting forward the theory of benevolence and benevolence. If there is any legal Confucianization, it is undoubtedly the implementation and settlement of the legal ideal and principle of Confucian benevolence theory and spirit in ancient Chinese law.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define the connotation of legal Confucianization. However, although qu Tongzu's theory about the Confucianization of law needs to be amended properly, it is not a nihilism, but a true historical fact and process.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范忠信;中华法系法家化驳议——《中华法系研究》之商榷[J];比较法研究;1998年03期

2 孙家洲;试论战国、秦、汉时期立法指导思想的演变[J];杭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3 何永军;;能动司法与司法改革[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吕丽;;中国传统慎刑观对“制刑之义”的阐释[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06期

5 吴正茂;;再论法律儒家化对瞿同祖“法律儒家化”之不同理解[J];中外法学;2011年03期

6 苏亦工;;唐律“一准乎礼”辨正[J];政法论坛;2006年03期

7 杨振红;;从出土秦汉律看中国古代的“礼”、“法”观念及其法律体现——中国古代法律之儒家化说商兑[J];中国史研究;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祚鹏;;浅议《聊斋志异》三教合一的天道观[J];蒲松龄研究;2007年01期

2 吴文南;;论《圣经》中人的存在——人与天地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张艳;田益琳;;五四时期“个性主义”思想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5 宋金民;;《新水浒》主旨“救世”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6 马建兴;;中国古代礼与法关系之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7 张增田;公平:道家黄老学派的法价值追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8 王显成;李鸿章督直期间的抗灾救灾实践及其教训[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魏世民;;桐城派理论的发展和最后总结——论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谈家胜,何根海;杜荀鹤仕进与引退的心理解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建树;;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人的日本观[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4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丁润生;;周易的时间本质与时元思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6 王义;;浅析新儒家对经济的态度——以贺麟为例[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黄健梅;周林彬;;法律与中国经济增长:广东经验[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陈胜;;全球化视角下省察中国近代佛教人世思想及其现代启示[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达;;反思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10 赵存生;;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郑现U,

本文编号:2346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346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0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