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关于和谐权的法理思考

发布时间:2019-08-09 13:03
【摘要】:和谐是人类文明社会的一项追求,几乎每一个历史时代都对和谐充满了渴望,将传统的和谐文化根植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当中,中国古代的大同世界、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近代欧洲空想主义的乌托邦,都表现了人类追求和谐的不竭动力,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我们坚持并发展和谐精神,以和谐指导人权事业,进而提出了和谐权的智慧命题。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将“以人为本”引入到人权实现、和谐权保障的实践当中,谱写人权发展事业的新篇章,一个新的人权时代即将到来。紧紧围绕这个具有现代化价值的论点,为人权理论体系和保障机制的建构创造出一个新的切入点,对人权历史发展进程的反思和对当今时代和谐权的创新性分析,有利于人权理论体系的重构和制度上的完善,为人权的切实保障提供新的精神源泉。基于对和谐权的现实意义的充分认识,作者对和谐权理论体系和实践机制展开了透彻的分析和探讨,追溯和谐权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环境,证明和谐权是人权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论述中国传统的和谐精神与现代和谐权的契合,阐述和谐权对西方传统人权文化的历史性超越,确立“以人为本”的和谐权核心价值。剖析三代人权不可克服的矛盾性与局限性,论证和谐权对三代人权的实质性突破,对和谐权的提出进行深入的法理思考。总结分析几种主要的人权发展模式,拓宽了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和视野,通过其中的利弊权衡汲取经验。此外,和谐权对主权与人权、公权力与人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实现国家权力与人权之间的良性互动。对和谐权的探讨和分析要在国际以及国内的法治环境背景下进行,对和谐权的保护必须充分发掘本土资源,通过本土资源与国际环境的互促互进保障和谐权的实现,同时和谐权的自我意识和民族觉醒也是和谐权发展的必要条件,进而走出一条国家、社会共同参与的中国特色和谐权保障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永鹏,林金贵,郑君芳;冲突与制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人权保护[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关今华,陈诚;法律全球化与世界人权保护[J];东南学术;2004年S1期

3 齐延平;;人权精神的危机与拯救[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谷安梁;政治文明建设与民主、法治、宪政、人权[J];法学杂志;2005年01期

5 齐延平;;和谐人权:中国精神与人权文化的互济[J];法学家;2007年02期

6 李步云;;法的人本主义[J];法学家;2010年01期

7 介新宇;;人权保障与建设和谐社会[J];法制与社会;2009年09期

8 马兴荣;;我国人权发展与法治保障——以国务院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9年23期

9 张丹;;培养人权意识,促进法治建设[J];法制与社会;2010年14期

10 李步云;王演兵;;人权保障的新近发展及其完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2524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524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4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