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扶老人案件的法律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5 11:14

  本文关键词:扶老人案件的法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最近几年,因搀扶倒地的老人却遭到误告和诬告的事件层出不穷,而“扶老人险”的推出更像是一出道德隐喻,背后折射出的正是这种“扶人被讹、扶人被罚”的道德之殇和世风之弊。但是,说到底,“扶还是不扶”不仅仅是道德的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从根本上改变由“扶还是不扶”引发的社会信任危机,以整饬社风和民风,要做到明确和强化恩将仇报的讹人者和冒充好心人的肇事者的法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处罚力度,以致从根本上防止讹人现象的出现,仅仅依靠道德的规制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依靠法制。路见老人跌倒,到底该不该扶、能不能扶,结合前几年的许云鹤案、彭宇案,笔者陷入了思考。本文选择扶老人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许云鹤案、彭宇案等案例,运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分析,即法理学、法伦理学、相关领域学者研究成果等等,并提出相应的具体对策和建议。在路上碰到老人跌倒并将其扶起属于社会道德,但是若在扶老人过程中遭遇讹诈则涉及到了法律,属于法律约束范围内容,通过讹诈等违法行为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一方面会导致社会秩序被破坏,另一方面也会让社会道德水准下降。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并给出了本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多起扶老人案件的回顾,该部分主要对彭宇案和许云鹤案件进行回顾和分析。第三部分“扶老人被讹”现象及成因分析,从法学、法伦理学和法社会学三个方面对“扶老人”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为国外有关相似案件的法律规定经验借鉴,介绍分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相关立法,并总结了国外的法律经验。第五部分为本文的核心部分,即应对“扶老人”案件的对策建议,分别从法治层面、伦理层面、社会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建立健全相关层面的立法、提高全体社会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官的素质、开展道德教育活动、证据缺失情况下诚信原则的维护、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许云鹤案 彭宇案 “扶老人”案件 法律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0.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1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9-10
  • 1.2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0-11
  • 1.2.1 研究方法10
  • 1.2.2 创新点10-11
  • 2 多起扶老人案件的回顾11-14
  • 2.1 许云鹤案回顾11-12
  • 2.1.1 案件过程11
  • 2.1.2 关注焦点11-12
  • 2.2 彭宇案回顾12-14
  • 2.2.1 案件过程12
  • 2.2.2 关注焦点12-14
  • 3“扶老人被讹”现象及成因的多视角分析14-21
  • 3.1“扶老人被讹”现象的法学分析14-17
  • 3.1.1“扶老人被讹”现象的法理学分析14-15
  • 3.1.2“扶老人被讹”现象的部门法分析15-17
  • 3.2“扶老人被讹”现象的法伦理学分析17-19
  • 3.2.1 从道德角度分析“扶老人被讹”现象的成因17-18
  • 3.2.2 法治角度分析“扶老人被讹”现象的成因18-19
  • 3.3“扶老人”现象的法社会学分析19-21
  • 3.3.1 从法律层面分析“扶老人被讹”现象的成因19
  • 3.3.2 从社会生活层面分析“扶老人被讹”现象的成因19-21
  • 4 国外有关相似案件的法律规定经验借鉴21-26
  • 4.1 国外应对相似案件的法律规定21-24
  • 4.1.1 英美法系国家22-23
  • 4.1.2 大陆法系国家23-24
  • 4.2 国外有关问题的经验借鉴24-26
  • 4.2.1 积极的好撒马利亚人还是消极的好撒马利亚人24
  • 4.2.2 是否承认普通人的一般救助义务24-25
  • 4.2.3 好撒马利亚人的责任豁免权25-26
  • 5 应对“扶老人”案件的对策26-32
  • 5.1 法治层面的对策26-28
  • 5.1.1 建立健全相关层面的立法26-27
  • 5.1.2 提高社会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27
  • 5.1.3 提高法官的素质27-28
  • 5.2 伦理层面的对策28-30
  • 5.2.1 开展道德教育活动28-30
  • 5.2.2 证据缺失下诚信原则的维护30
  • 5.3 社会层面的对策30-32
  • 5.3.1 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30-31
  • 5.3.2 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制度31-32
  •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5
  • 后记35-3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泓冰;;道德和法律究竟谁撞了谁[J];法庭内外;2011年10期

2 刘勇;;“彭宇案”媒体带给我们哪些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07年10期

3 王俊;;如何正确运用证据给彭宇案定性[J];法制与社会;2008年36期

4 陈力丹;张婷婷;;假如记者有点社会心理学知识——读“彭宇案”及相关新闻想到的[J];新闻记者;2008年08期

5 阿冰;;南京“彭宇案”:见义勇为引来一场官司[J];新闻天地;2008年04期

6 黄俊华;;是谁筑就冷漠的心墙——从彭宇案看媒体自律与职业道德的缺失[J];青年记者;2010年09期

7 崔秋;;南京彭宇案的法理与道德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16期

8 柯少峰;;浅论法律的预期作用——从彭宇案说开去[J];法制与社会;2011年33期

9 张殿军;;从“彭宇案”现象看司法的社会导向功能[J];群文天地;2011年24期

10 朱征夫;;全面反思“彭宇案”此其时矣[J];同舟共进;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樊泳湄;;从“彭宇案”再论“不惑”[A];孔学研究(第十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樊泳湄;;惑与“不惑”——对彭宇案和小悦悦事件的反思[A];孔学研究(第十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案例3 国外的”好心人”如何免责[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案例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潘洪其;世上没有那么多“彭宇案”[N];东方早报;2011年

2 本报通讯员 魏英杰;别急着给天津“彭宇案”下结论[N];杭州日报;2011年

3 朱根明;别拿“彭宇案”当“遮羞布”[N];人民公安报;2011年

4 马想斌;被误读的“彭宇案”,没被误读的“道德伤”[N];贵阳日报;2012年

5 ;彭宇案真相浮出,谁能淡定[N];法制日报;2012年

6 毅丞;彭宇案真相后的真相[N];法制生活报;2012年

7 王聃(湖南);彭宇案:道德累卵年代的“避难所”[N];嘉兴日报;2012年

8 冬雪草;还原“彭宇案”真相能否让道德闪光[N];沈阳日报;2012年

9 子在渊;别让“彭宇案”再影响“扶老”了[N];广州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姚玉洁邋王骏勇;从彭宇案看法律敬畏之心的缺失[N];经济参考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小财;基于彭宇案之伦理反思及道德重振[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宋盖峰;扶老人案件的法律分析[D];河北经贸大学;2016年

3 高玉才;彭宇案的法律思考[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梁;风险的社会放大:媒体与社会的互动[D];西南大学;2012年

5 黄荣纯;彭宇案与小悦悦事件中的蝴蝶效应[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6 张跃华;南京“彭宇案”案例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赵海龙;道德行为的法律保护[D];黑龙江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扶老人案件的法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67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6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