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新媒体环境下法制宣传教育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01:09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做出重要部署,对法制宣传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信息化建设和新媒体应用稳步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重要普法阵地与平台,这对普法工作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普法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充分认识新媒体的优势和作用,创新宣传模式,把握宣传时效。在学习法律常识、法律精神的基础上,加大对网络传播机制的研究,更好地运用新媒体推进普法展开,解决传统普法覆盖面低、针对性弱、公众参与度低等问题,实现普法效果提高。新媒体时代,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渠道和方法较传统普法发生重大转变。普法内容上,网络的及时性、纵深性及交互性,让法治事件和法律专家意见成为普法内容的重要补充,单一法条也逐渐被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所代替。普法渠道上,在传播渠道多样化的影响下,复合传播渠道成为普法主渠道,在渠道融合中实现普法内容的最优传播。普法方法上,观念传播成为继法律常识教育的又一重点,两者相互交织,提高公众的法律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巩固传统普法模式的同时,借助新媒体力量打造法制宣传教育新平台,创新普法内容、渠道、方法,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和公众普法信息多元需求的普法生态环境,已成为重点研究对象。新媒体环境下的普法模式需在传统普法模式的基础上直面新媒体挑战,及时更新内容、方法、渠道,依托互联网特点建立起法律知识、意识和观念互生的内容模式,多传播渠道普法意义协同模式,协商、对话和交流的公众主体性模式,通过创新普法模式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普法新格局,引导公众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法律观念、法律信仰,养成遵法、守法的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在参与过程中与政府展开理性对话,保持安全距离,保证对话的有效性,为提高普法效果出力。法制宣传教育虽然取得了成效,但是要进一步利用新媒体增强影响力和普法效果,还需进一步厘清新媒体环境下法制宣传教育内容、路径、方法的变化,梳理传播规律,探寻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创新普法模式,充分发挥公众主体角色,实现普法效果最大化,新媒体环境下的普法模式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凌;;法制宣传教育:从普法模式到公众参与模式[J];编辑学刊;2015年05期

2 方添智;;新媒体普法工作的特点及应对[J];中国司法;2014年04期

3 张苏军;;发挥新兴媒体优势 提升法制宣传教育实际效果[J];中国司法;2013年09期

4 王钟逵;;树立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才是普法的重中之重——甘肃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观察与思考[J];人大研究;2011年07期

5 ;以受众研究为核心 探索运用现代传媒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路径——从传播学理论看法制宣传创新[J];中国司法;2010年10期

6 王平;;从组织传播到大众传播:普法传播的路径选择[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7 张明新;;对当代中国普法活动的反思[J];法学;2009年10期

8 周忠丽;;从对抗到对话:一个农民维权普法协会的成长历程[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9 梅义征;;当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历史方位及推进方式研究[J];中国司法;2009年09期

10 翟志勇;;民族国家与法律政策——论普法的语境、困境与意蕴[J];历史法学;2008年0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学敏;中国公民普法教育演进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刘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普法教育之嬗变[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一宁;全民普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92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692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5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