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美国刑法利益冲突型贿赂犯罪及其立法启示

发布时间:2020-06-07 07:47
【摘要】:腐败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而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各国因历史文化传统与法治信仰的差异,就腐败犯罪的立法系统做出了不同的规定,进而形成了不同的立法模式。贿赂犯罪是美国腐败犯罪立法中的主要类型,其所具有的鲜明美国特色在于,通过立法的发展,在传统的交易性贿赂犯罪之外,又创立出利益冲突型的贿赂犯罪。十九世纪中叶,伴随美国行政权力的扩张,在某些特殊领域中出现对公职权力的内在要求,从而出现了违反公职的利益冲突型贿赂犯罪。随着其范围的不断扩张,进而于二十世纪中叶形成相对完备的罪名体系,自此美国预防与惩治双层贿赂犯罪立法体系的框架搭建完成。以预防腐败为核心要义的利益冲突型贿赂犯罪是全面约束公职行为的类罪名,在罪名设定上以违反公职义务作为类型化根据,在主体适用上以公职人员和原公职人员作为适用对象,在行为规制上以权力的公信力为轴心涵摄离职前后时期,在犯罪理念上以诱因本位代替结果本位直接作用于腐败的内部控制。通过犯罪正当化理论检验合理性,犯罪构成理论分析妥当性,司法实践案例考察实用性,进而对美国利益冲突型贿赂犯罪形成较为全面认识。最后从立法定位、立法模式与体系效能上,对中美两国的贿赂犯罪立法体系进行衡量比较,探析各自的优劣之处,在差异性反思下获得立法启示。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研究的基础部分,包括第一章到第三章的内容。第一章美国利益冲突型贿赂犯罪的历史考察,以利益冲突型贿赂犯罪的起源作为研究的起点,分别介绍了各项罪名的产生与发展。重点进行了罪名内容变化的比对和利益冲突理念的挖掘。第二章美国利益冲突型贿赂犯罪的全面解读,将现行美国法典中的利益冲突型贿赂犯罪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条文内容、适用主体与行为类型进行罪名解读。第三章美国利益冲突型贿赂犯罪的罪质探究,注重探寻犯罪的本质,因而选择从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两种视角分别对利益冲突型贿赂犯罪的犯罪本质进行分析与验证,以探知其本质内核。本文第二个部分由第四章组成。第四章美国利益冲突型贿赂犯罪的体系地位,选取美国贿赂犯罪立法体系作为研究样本,重点研析利益冲突型贿赂犯罪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其集中式、预防式与指引式的规定不仅可以有效填补美国贿赂犯罪立法体系的空缺,而且能更好地与狭义贿赂犯罪与行政伦理规范相衔接,从而发挥出“预防-惩治”阶层贿赂犯罪立法体系的优势。最后通过对美国相关案例的适用情况分析,来确证利益冲突型贿赂犯罪的预防特性。本文第三个部分由第五章组成。第五章中美两国贿赂犯罪立法体系比较与启示,重点从立法定位、立法模式与体系效能方面展开对中美两国贿赂犯罪的立法体系的纵深比较,着重对各自的优劣之处进行逻辑分析。最终认为,我国现有贿赂犯罪立法体系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立法体系,其所采用的“违法-犯罪”层级立法模式符合中国国情,将贿赂犯罪与渎职犯罪区分规定的做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我国贿赂犯罪立法体系的完善,不必照搬美国的立法体例,但是在体系效能上应当采用积极治理主义,进一步释放预防效果。同时,在理解分歧、确定差异后,以中国相关案例为样本,分别适用两国立法内容,根据不同做法的内涵差异得出具体的立法启示,即贿赂犯罪的法益内涵应吸收部分利益冲突内涵,“违法-犯罪”层级立法模式应细化罪与非罪的模糊地带的规则,现行贿赂犯罪立法体系的预防功效应进一步开发。
【图文】:

利益冲突,罪名,演进过程,章节


如何避免利益冲突。①之后的 1989 年《道德改革法》(Ethics ReformAct不仅将主体范围扩大到议员,更是将除第 206 条以外的所有利益冲突型进行了修改,并增设第 216 条“刑罚与禁令(Penalties and Injunctions)”原来分散在每条中的法定刑得到了统一。该法的第 11 编内容里也有涉及冲突的规定,如第 3 编“收受赠予和旅行资助(Gifts and Travel)”和第职与酬金的限制(Limitations on Outside Employment and Elimination raria)”,这也体现了该法对防止利益冲突理念的重视。而 1992 年的《道则》(Standards of Ethical Conduct for Employees of the Executive Branch)道德行为规则,,更是在 1993 年、2002 年、2011 年进行了相应修订。③从规范的发展来看,不仅佐证了我们上文对防止利益冲突理念独立性的论断一步得知利益冲突理念已然成为行政伦理规范的核心要旨,用于统筹和制度的构建。

利益冲突,独立机构,官员,政府雇员


从主体特殊性来看,可以将主体分为特殊政府雇员和常规公务人员,常规公员则可细分在四大单位中的官员或雇员,即立法、行政、司法、独立机构的或雇员。除独立机构的官员、雇员以外,其他三大部门还可细分,即立法部议员和其他人员、行政部门的总统和其他人员、司法部门的联邦法官和其他具体分类和法条适用可参照下图。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971.2;DD9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小剑;;贿赂犯罪案件的查办需求与程序供给——兼论监察调查程序的改革思路[J];政法论坛;2019年05期

2 张亭玉;;贿赂犯罪的证据研究[J];法制博览;2018年32期

3 刘传稿;;单位贿赂犯罪治理模式的创新——访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周振杰[J];人民检察;2016年17期

4 张继伟;赵宏轩;;企业家贿赂犯罪刑事治理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年35期

5 戴玉忠;;我国贿赂犯罪刑法制度的发展完善[J];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06期

6 陆怡澄;;论我国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以新加坡刑事法律比较研究为视角[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7 赖越超;;中介组织贿赂犯罪若干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4年34期

8 刘莉;;论我国足球贿赂犯罪法益的确定[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9 李吉;;贿赂犯罪案件审讯僵局的成因及对策[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10 戎雪海;;构建贿赂犯罪治理体系路径探讨[J];人民检察;201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亮亮;;立场与语境:惩治贿赂犯罪的刑事政策分析[A];贵州法学(2014年第5期)[C];2014年

2 郭立新;刘涛;;投标活动中的反贿赂措施比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李洪欣;;国际反腐败立法的历史发展与中国贿赂犯罪刑事立法的完善[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4 杨青松;;建设工程招投标环节贿赂犯罪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以浙江省义乌市为样本[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0年度)[C];2010年

5 范枝棉;;建筑市场商业贿赂问题初探[A];七省市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张申杰;;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在贿赂犯罪案件中的理解与运用[A];《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7卷 总第7卷)[C];2019年

7 戴玉忠;;腐败犯罪治理之惩治贿赂犯罪刑度调整问题[A];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4年)[C];2014年

8 康均心;韩光军;;商业贿赂概念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9 王宗光;沈言;姚翔宇;;如何认定国家工作人员以借为名长期占有、使用他人给予的未办理权属变更的财物[A];《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5卷 总第5卷)[C];2019年

10 李雅楠;李茜茜;;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诱惑调查在贿赂犯罪案件中的限制使用[A];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第九届法治河北论坛论文集(下)[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邓琪;完善贿赂犯罪刑法规制力促反腐[N];法制周报;2019年

2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院长 李振林;贿赂犯罪花样翻新给刑事立法带来挑战[N];解放日报;2019年

3 湖南日报记者 张斌;掐住贿赂犯罪的“七寸”[N];湖南日报;2018年

4 湖南省娄底市人民检察院 唐燕;认定干股贿赂犯罪数额应关注行为实质效果[N];检察日报;2017年

5 本报特约通讯员 范曾;守望正义成就群众满意[N];江苏法制报;2017年

6 安徽省宿松县人民检察院 吴江;应明确贿赂犯罪中近亲属的范围[N];检察日报;2017年

7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 肖飒;警惕证券领域的贿赂犯罪[N];证券时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庄永廉;织密刑事法网推动贿赂犯罪治理[N];检察日报;2014年

9 宋春雨;应扩展贿赂犯罪对象的范围[N];江苏法制报;2015年

10 本报记者 赵丽 本报通讯员 陈亮;行政审批不透明易诱发贿赂犯罪[N];法制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苏云;贿赂犯罪侦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慈健;贿赂犯罪防控对策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思源;信息贿赂行为的刑法性质研究[D];延边大学;2019年

2 尤广宇;美国刑法利益冲突型贿赂犯罪及其立法启示[D];中国政法大学;2019年

3 卢叶;贿赂犯罪“预防型”刑法治理体系的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4 张增波;受贿罪定罪标准的立法完善[D];山东大学;2019年

5 吴磊;论贿赂犯罪中的非物质性利益贿赂入罪[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6 滕信宇;贿赂犯罪刑事立法的困境及完善[D];吉林大学;2019年

7 谷盛婵;论我国公权力贿赂犯罪刑法体系的完善[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8 郑燕秋;影响力贿赂犯罪的若干问题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8年

9 干晋;论贿赂犯罪中的“谋取不正当利益”[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10 张俊杰;论贿赂犯罪案件中技术调查措施的运用[D];浙江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01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701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7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