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论我国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0-06-16 18:07
【摘要】:法治评估这个“舶来品”在我国生根发芽已经历时十多个春秋,也逐渐适应了中国的土壤环境,从中央到地方有关法治评估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法治建设评估首次在中央文件。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三位一体”的法治建设,将其纳入2035年基本现代化的目标,强调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的结合。法治建设频繁出现在统筹全局的顶层设计文件中,从国家治理层面确认其重要性和紧迫性,顺应了法治全球化的趋势。近几年,法治建设评估活动在我国内地经济社会水平较发达的杭州、北京等地进行不同程度的试验,从指标体系选取到落地实施都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适用。对于我国的法治评估活动,立足于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本土资源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系统全面可执行的法治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得以实施的保障,域外法治指数实践为我国指标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设定可量测评的指标,利用大数据算法和统计规律得出评估结果,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实现以评促建的目的。本文立足于新时代中国法治发展的现状,以国内现行评估指标的短板为契机,探究我国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得以完善的方向和改进路径。首先,从法治评估及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切入,介绍法治评估实践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指标体系的特点和功能,设计维度和内容应坚持的基本定位。将国内现行的指标可划分六个维度: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治社会和权利保障,分三级指标,层层递进。以香港、余杭、河北等地区的法治指标体系为例介绍国内不同地区的评估指标探索。其次,总结我国法治评估体系的总体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数据可以反映法治状况在理论界和实践中已经达成共识,而且在法治的诸多领域也是可以进行定量评估的,但对于法治评估的数据客观性问题的质疑,实际上是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性或者说源头性的问题,它关系到法治评估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目前,很多地方党委和政府制定的法治评估指标的绝大部分评判标准并不具有客观测度的属性,其主观地规定某个衡量指标和权重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正当性。由于理念差异或者指标原本属性问题致使指标设置客观性权重不足,测评内容和指标体系设计在不同程度上受内外机制的影响、权重分配方法过于简单随意,致使法治指数表象化问题突出。再次,介绍域外法治评估指标体系实践,通过对世界上比较完备的、具有代表性的“全球治理指数”(WGI)、“清廉指数”(CPI)等体系的评估实践进行简要分析,为我国法治评估指标体系完善提供借鉴。最后,通过对法治的实证研究,反思地方法治建设的综合评估与法治指数的专项评估体系及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在指标的具体设计中,国家层面构建法治同质性指标,地方留有一定的自主权,采取灵活特色原则,多学科交叉性研究与定性和定量结合增添了法治评估的公信力和科学性。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920.0
【图文】:

层次分析法,步骤


采用主观法与客观法分配指标占比,前者是研究者根据自身专业知识和现有资料进行判断,决定每个指标应占比重的方法,主要有德尔菲法(Delphi)也称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AHP)等等;后者是按照指标特有属性和影响力来确定权重的方法,主要有因子分析、判别分析等。两大类方法各有利弊:主观赋值法比较简单,操作可能性强,但是精度不够,容易受质疑。客观确定权重的方法客观性和可信度高,但有时会与实际偏差较大,也无法对结果作出强有力的解释。法治评估指标设计时更多的选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1)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根据专家以往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客观分析结合,同层级指标之间两两比较,一直顺延到最低层级指标,然后确定各指标不同权重的比较优势,降低不确定因素。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筛选出每个层级内部指标的基础内容,用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方法,求出各层次元素相对于上一层级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用线性加权法确定总目标最后的权重。①能够比较精确地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实现质量结合是其最大的优点。

德尔菲法,步骤


图 2 德尔菲法步骤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实践法治指标体系是我国最早的法治指数,利用量化的方式测度香港和与定量的研究方法确定香港的法治指数。①香港级设可以量化的子条件,重点依据立法、执法和司家打分获得和收集数据,保证多类型主体均有参与化数据,然后进一步分析确定香港的法治指数。②情况下得 75 分。该指数所需数据主要是依托香港倾向对法治状况的考察和评析。个进行法治量化评估的区域,指标体系对内地法治由于社会背景和制度差异,地方在借鉴香港法治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朝阳;张小玉;胡树森;;跳水运动初级选材指标体系的修正初探[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年01期

2 ;高质量发展“1+5”指标体系研究[J];领导决策信息;2019年07期

3 范宇;石崧;张一凡;宋煜;;目标与实施导向下的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7年S1期

4 任源滨;;加强经济效果指标体系与计算方法的研究——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侧记[J];经济学动态;1979年09期

5 彭钢 ,汪仁;四、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J];江苏教育;1987年05期

6 李沫萱;;统计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管理观察;2017年09期

7 王威;;研究城市给排水中的现代化指标体系[J];建材与装饰;2017年18期

8 岐;;安徽出台全国首部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J];新型建筑材料;2017年09期

9 刘颖;;基本建设投资效益审计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23期

10 ;四川出台全国首个依法治省指标体系[J];领导决策信息;2014年4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紫华;何波;;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内涵与指标体系研究[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C];2018年

2 何爱国;;建构中国城市化指标体系的思考[A];《科学与现代化》2014年第3期(总第060期)[C];2014年

3 王选鹤;谢彦红;韩世迁;周超;;沈阳市民生指标体系构建[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4 刘菲海;张劲松;;建立电力呼叫中心指标体系的思考[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2年

5 申伟;兰亚鹏;;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建立综合化的信息指标体系[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6 朱庆芳;;从指标体系看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杨宜勇;谭永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监测[A];《科学与现代化》2012年第4期(总第053期)[C];2012年

8 张渊媛;薛达元;;复杂系统理论在构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中的应用[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一章)[C];2014年

9 何爱国;;建构中国城市化指标体系的思考[A];城市和郊区的现代化——第十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4年

10 刘振华;岑晏青;王伟;;行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绿色发展法治研究中心副教授 特约撰稿 任颖;法治政府评估与指标体系建设的新阶段[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熊丽;构建全方位多元化指标体系[N];经济日报;2017年

3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 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朱启贵;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N];文汇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孙劲松;用科学指标体系推动法治社会建设[N];江苏法制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徐峗;高质量发展:新指标体系亟待建立[N];中国改革报;2018年

6 南方日报记者 余秋亮 通讯员 来穗宣;入户入学用同一积分指标体系[N];南方日报;2018年

7 记者 蔡长春;江苏试行《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试行)》[N];法制日报;2018年

8 记者 王瑶 通讯员 王翔;我市出台贫困村退出指标体系细则[N];新余日报;2018年

9 本报记者 徐姗姗;NFV测试亟须形成完整指标体系[N];通信产业报;2016年

10 本报记者 陈治治;《指标体系》,是“水平尺”,也是“紧箍咒”[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柏延洋;中超球队技战术关键表现指标体系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

2 贾玉辉;生产线可用性的指标体系及其建模[D];吉林大学;2018年

3 朱军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及政策保障[D];复旦大学;2004年

4 邱白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顾晓薇;国家环境压力指标体系及减量化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6 刘红;中国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安晓敏;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聂艳梅;中国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提升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马德峰;迈向新型现代性的科学发展观[D];苏州大学;2008年

10 潘小炎;广西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华;旅游视角下甘肃现代化水平测度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2 李端淼;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3 鲁评;MRI设备及其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郑州大学;2019年

4 童余美;风险社会下社会稳定指数及其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5 潘敏;论我国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D];河北经贸大学;2019年

6 卫博;低碳村评估方法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年

7 彭玮;四川省健康城镇监测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8 周律;基层法治政府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9 张静园;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10 纪丹丹;民族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16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716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1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