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论行政立法过程中的民主参与制度

发布时间:2020-06-17 03:22
【摘要】: 按照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古典宪政原则,议会作为民意代表机关独享立法权,行政机关作为执行机关,其职能仅仅是执行法律。随着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变化,社会生活复杂化,对立法数量、立法技术以及立法时限等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仅靠议会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赋予行政机关以立法权。行政立法是指法定的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活动,如今行政立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 行政立法的大规模出现,对古典宪政原则提出了强大的挑战。为有效地控制行政机关的行政立法权,各国普遍采用议会授权立法控制、司法违宪审查控制的方式。但在实践中,议会对行政机关的授权往往过于宽泛,司法审查的功能也常常受到抑制。当西方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民主思想不断高涨,公民要求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反映直接民主精神的“民主参与理念”逐渐兴起。行政立法中的民主参与制度是“民主参与理念”在行政立法过程中的必然延伸,能够让民众参与行政立法全过程,从而有效地控制行政立法过程中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实现行政立法权良性运行。 随着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深入,依法治国方略的逐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持续发展,我国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正逐步朝着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参与行政的理念也逐步地渗透到行政立法领域,体现民主精神的行政程序性法律、法规和规章相继颁布,各地“开门立法”的实践活动方兴未艾。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现行的立法程序中对于保障民主参与权利的规定过于笼统和模糊,导致行政立法机关在立法过程中拥有大量的程序主导权和自由裁量权,民主参与往往处于消极状态,其参与权利容易被漠视,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仰赖于行政立法机关的指挥和调度,其参与意见难以得到尊重并产生实效。另外,由于相应的归责机制和参与权利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利害关系人对行政立法主体滥用行政权力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无从诉诸于有效的救济途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民主参与行政立法徒有形式而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因此,本文认为,要真正发挥利害关系人的参与作用,不仅需要公民法治观念和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更需要在现有立法规定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系统的民主参与制度来切实保证行政立法机关和利害关系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合理配置,寻求行政权力与利害关系人权利之间的有效平衡。鉴于此,本文在广泛吸收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健全行政立法公开制度、建立行政立法公众动议制度、完善行政立法听证制度、以及加强对公众参与权利的法律保障等具体措施来完善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机制的构想。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了规范分析、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行政立法中的民主参与制度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除引言和结语外,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民主参与行政立法的基本理论阐释,包括其基本概念、宪政基础、基本要求及对西方发达国家民主参与行政立法实践比较分析;第二部分通过审视我国民主参与行政立法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缺陷,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其完善意义;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从完善行政立法中民主参与行政立法的价值定位和模式选择入手,提出通过健全行政立法公开制度、建立行政立法公众动议制度、完善行政立法听证制度、以及加强对公众民主参与权利的法律保障等具体措施来完善我国行政立法过程中民主参与制度的构想。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两点:第一,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注重文献的比较分析和论证,从相关理论文献中找寻与民主参与行政立法有关的主张、理论,同时从不同学科角度分析探讨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理论基础,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第二,研究内容上的创新:提出通过构建和完善贯穿于行政立法全过程各个不同阶段的民主参与制度,来实现整个行政立法过程中民主参与制度的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惠强;;从行政立法权谈燃油税征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9期

2 宋国涛;周锐;翟理;;行政立法赔偿的引入与求证[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09期

3 张文景;张丛丛;;我国“草根民主”的实践与提升[J];学习月刊;2011年14期

4 吴乐乐;;我国地方性立法过程中民主参与机制刍议[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11期

5 陈娟;;“民主服务民生”机制的模式创新与路径选择——基于杭州市的实践分析[J];行政与法;2011年07期

6 张小京;程丽鹃;;职工主动参与:高校工会民主运转的基础[J];学习月刊;2011年14期

7 李春波;于海洋;;建立健全我军团队精神培育支持机制[J];政工学刊;2011年08期

8 张有亮;赵龙;;创新社会管理:参与式社会管理新论[J];长白学刊;2011年04期

9 汪全胜;雷振斌;;日本行政立法过程中的意见公募程序析论[J];日本研究;2011年01期

10 海因茨·迪特里奇;丁晓钦;;21世纪社会主义在拉美和欧洲的发展[J];海派经济学;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申晓华;;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行政立法与民主参与[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乐夫;;浅论国家决策参与机制的改革和完善[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申晓华;;再论和谐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参与[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罗瑞青;;论完善我国公共政策民主参与机制[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罗瑞青;;论完善我国公共政策民主参与机制[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方军;;学校人本管理的深化与发展[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周长江;;加强民主管理监督 提高医院管理内涵[A];全国第六届口腔医院管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8 闫晶;;论我国行政立法程序中民主参与机制的完善[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9 唐钧;;科技领域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发言稿)[A];第三届海南省科技论坛论文选编[C];2005年

10 蔡继权;;非经济性激励与沟通[A];'2006(第十三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凯文(江苏);听证:公民民主参与的好途径[N];人民代表报;2004年

2 记者 张世斌;民主参与为破产重组添活力[N];工人日报;2001年

3 亦菲;让“民主促民生”顺理成章[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4 本报通讯员 陈立忠;敞开民主参与的大门[N];人民代表报;2000年

5 蔡淑萍;人大代表要争当农民民主参与的引路人[N];人民代表报;2007年

6 吉林省辽源市委常委、副市长 李森;扩大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参与[N];光明日报;2008年

7 记者 黄庭槐;福建 职工民主参与有法可依[N];工人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房煜;目击温岭民主参与式预算试点第三轮[N];经济观察报;2007年

9 王绍光;公共财政与民主参与[N];中国财经报;2002年

10 周丹波 王朝霞;高台:创建农民用水协会 民主参与灌溉管理[N];甘肃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端木婕;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周汉华;中国法制改革论纲:从西方现实主义法律运动谈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吴天昊;法国宪法委员会的组织与活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师凤莲;社会性别视角下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周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府际关系:一种法律的途径[D];复旦大学;2004年

6 曾祥华;行政立法的正当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增新;论行政立法过程中的民主参与制度[D];郑州大学;2007年

2 李文p;论立法的民主参与[D];云南大学;2012年

3 庄凯衡;政治思潮与行政立法权的分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牛玉兵;我国行政立法正当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陶品竹;成本效益分析与行政立法程序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陈福东;中职生民主参与素质培养的途径与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爽;论行政程序的民主参与原则[D];黑龙江大学;2004年

8 冯利君;村民自治的实践、成效与改进:板桥村、汪川村案例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姜艳萍;论我国行政立法的程序规制[D];湘潭大学;2006年

10 魏庆洪;大学生民主参与素质培养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16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716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c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