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国民心理与中国特色法治化道路

发布时间:2020-10-16 06:13
   国民心理是一个民族多数成员普遍具有的比较稳固的社会心理特征、精神状态。国民心理特点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下,通过历史文化的积淀形成的。每个民族因其国民心理的不同,民族的发展呈现一定的特殊性。法律作为上层建筑,其发展深受国民心理的影响。各国法律各具特色以及所制定的法律得到适用,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国民心理状态。由于西方法治国家的国民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法治精神的要求,西方现代法治理念才会深入人心。中国国民心理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其主要特征为:市民社会精神具有伦理化倾向;尚和畏争;遵从“圣君贤相”权威等。国民心理的主要特点对法律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道德的社会调节功能强于法律;纠纷解决方式呈现多样性;政府在解决纠纷和推动法律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现代法治的建设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法律制度的建设,而且要重视社会自身机制和国民法治精神的培育。法治改革必须充分重视由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国民心理对法治建设进程的影响。尊重中国国民心理状况,我们才能制定出契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国民心理特征的法律,才能使制定出的法律得到民众的普遍遵从,才能建设起包括国家法和民间法在内的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规范体系。同时,传统国民心理在某些方面阻碍着现代法治的进程,需要进行一定地改造。要努力培育我国国民的法治精神和对法律的信仰,以使国民心理能适应现代法治的要求并对法治化建设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之,中国特色的法治化道路必然是既尊重中国国民心理习惯又融合现代法治精神的法律发展道路。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D920.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问题的缘起
    二、理论目标和结构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民心理与法律发展的关系
    一、概念的界定
    二、关于国民心理与法律发展关系的理论
        (一) 孙中山关于国民心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思想
        (二) 萨维尼关于民族精神与法律发展关系的理论
    三、国民心理在西方国家现代法治进程中的作用
第二章 中国国民心理的特点及其对法律发展的影响
    一、关于中国国民心理特点的描述性研究
    二、中国国民心理主要特点分析
        (一) 市民社会精神的伦理化倾向
        (二) 追求“和谐”的国民心理
        (三) 遵从“圣君贤相”权威的心理
    三、中国国民心理对法律发展的影响
        (一) 道德的社会调节功能强于法律
        (二) 纠纷解决方式的多样性
        (三) 政府成为解决法律纠纷和推动法律发展的主导力量
第三章 正确处理借鉴国外法治文明与尊重本国国民心理的关系
    一、中国借鉴国外法治文明的必要性
    二、中国借鉴国外法治经验的偏差
    三、正确处理借鉴国外法治文明与尊重本国国民心理的关系
        (一) 日本近现代法律移植成功的国民性因素之启示
        (二) 关注中国国民心理是法治进程的题中之义
第四章 法治改革与国民心理的相互调适
    一、法治改革与对传统国民心理的尊重
        (一) 法治改革必须充分尊重传统国民心理的历史继承性
        (二) 法治改革必须充分考虑现实法治环境对国民心理的制约作用
    二、法治改革与对传统国民心理的改造
        (一) 传统国民心理改造的必要性
        (二) 国民心理改造的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兰·沃森,贺卫方;法律移植论[J];比较法研究;1989年01期

2 张德美;浅论法律移植的方式[J];比较法研究;2000年03期

3 F·P·沃顿,许章润;历史法学派与法律移植[J];比较法研究;2003年01期

4 黎四奇;;对萨维尼“民族精神”的解读与评价[J];德国研究;2006年02期

5 许章润;民族的自然言说[J];读书;2001年12期

6 滕毅;法兰西民族精神与法国法特征[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7 滕毅;从英国民族性看英国法特征[J];法学;2000年01期

8 张冠梓;法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及其流变[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9 张丽华;社会现代化与国民人格的重塑[J];教育科学;2000年02期

10 谢邦宇,黄建武;行为与法律控制[J];法学研究;1994年03期



本文编号:2842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842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b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