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法学家的理论开创
发布时间:2021-05-11 05:05
在中国近现代的法学史上,产生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法学。这是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法学家开创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这些法学家接受和信奉马克思主义,肩负着批判旧国家及其政治法律制度、探究新型国家及其政治法律制度和建立"新法学"的理论使命。他们基于中国的法律史与近现代民主法治(法制)建设实践,在法学学科特别是法理学、宪法学上提出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理论观点与学科建构的理论雏形,形成了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导向、以探研"问题"为中心的实践性品格。他们的理论开创,对于当下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具有奠基性意义。
【文章来源】:法学研究. 2020,42(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7 页
【文章目录】:
引 言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话语及其理论生成的基本动因
(一)批判旧国家及其政治法律制度
(二)构思新型国家及其政治法律制度
(三)建立“新法学”
二、理论开创中的学术成长与学科创建
(一)关于法理学的开创
1.法的本质问题
2.民主与法治(法制)的意义与关系问题
第一,民主与法治的意义。
第二,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3.新型法制的基本构成及其原则问题
(二)关于宪法学的开创
1.怎样研究马克思主义宪法学
2.宪法的基本理论
3.立宪政治与立宪运动
4.宪法的历史考察与比较分析
三、理论开创中的问题意识与实践性品格
(一)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以实践为导向
(三)以探讨“问题”为中心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们的问题意识:对美国的中国研究的反思[J]. 黄宗智. 开放时代. 2016 (01)
[2]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初探[J]. 马京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3]彭真与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关于彭真民主法制思想研究的综述[J]. 朱力宇,彭君. 政法论丛. 2013(01)
[4]中国法学需要关注学说史研究[J]. 韩大元. 法学研究. 2011(06)
[5]李达教授在法学方面的贡献[J]. 韩德培.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02)
[6]沉痛悼念陶希晋同志[J]. 本刊编辑部. 法学. 1992(07)
[7]我的治学经验——在学术活动7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J]. 张友渔. 法学研究. 1989(04)
[8]中国法学会名誉会长杨秀峰同志的生平事迹[J]. 本刊编辑部. 中国法学. 1984(01)
[9]苏维埃宪法底性质和特点[J]. 何思敬. 世界知识. 1954(12)
本文编号:3180780
【文章来源】:法学研究. 2020,42(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7 页
【文章目录】:
引 言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话语及其理论生成的基本动因
(一)批判旧国家及其政治法律制度
(二)构思新型国家及其政治法律制度
(三)建立“新法学”
二、理论开创中的学术成长与学科创建
(一)关于法理学的开创
1.法的本质问题
2.民主与法治(法制)的意义与关系问题
第一,民主与法治的意义。
第二,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3.新型法制的基本构成及其原则问题
(二)关于宪法学的开创
1.怎样研究马克思主义宪法学
2.宪法的基本理论
3.立宪政治与立宪运动
4.宪法的历史考察与比较分析
三、理论开创中的问题意识与实践性品格
(一)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以实践为导向
(三)以探讨“问题”为中心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们的问题意识:对美国的中国研究的反思[J]. 黄宗智. 开放时代. 2016 (01)
[2]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初探[J]. 马京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3]彭真与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关于彭真民主法制思想研究的综述[J]. 朱力宇,彭君. 政法论丛. 2013(01)
[4]中国法学需要关注学说史研究[J]. 韩大元. 法学研究. 2011(06)
[5]李达教授在法学方面的贡献[J]. 韩德培.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02)
[6]沉痛悼念陶希晋同志[J]. 本刊编辑部. 法学. 1992(07)
[7]我的治学经验——在学术活动7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J]. 张友渔. 法学研究. 1989(04)
[8]中国法学会名誉会长杨秀峰同志的生平事迹[J]. 本刊编辑部. 中国法学. 1984(01)
[9]苏维埃宪法底性质和特点[J]. 何思敬. 世界知识. 1954(12)
本文编号:3180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180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