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1864年“大沽口船舶案”的法律解读

发布时间:2017-05-12 13:24

  本文关键词:1864年“大沽口船舶案”的法律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晚清中国对于近代国际法的引入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1864年“大沽口船舶案”是晚清政府运用近代国际法知识处理中外交涉的第一起案件。作为晚清外交关系史上的典型案例,该案对于晚清中国对近代国际法引入与传播以及晚清外交近代化的发展历程有着重要影响。研究该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晚清中国引入近代国际法的历史过程,更深刻地总结晚清政府在学习和运用近代国际法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从而为当前我国国际法理论的发展与外交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共包括绪论、“大沽口船舶案”的始末、“大沽口船船案”的历史背景、“大沽口船舶案”中的法律问题及其解决、“大沽口船舶案”的影响与启示等五个章节,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大沽口船舶案”进行了全面而彻底的解读,阐明了晚清政府运用近代国际法知识与普鲁士公使进行交涉的具体过程,分析了隐藏在该案背后的诸多法律因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笔者对本文的选题缘起进行了简要说明,即通过探究晚清中国学习与运用近代国际法的实践来为当前我国发展国际法理论与国际交往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其次,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以及深入研究“大沽口船舶案”的重要意义;再次,介绍了当前学者们针对本案的相关研究状况,分析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于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说明。第二章为“大沽口船舶案”的始末。本章中,笔者首先介绍了该案发生的起因,即中普《通商条约》的签订与普鲁士公使李福斯(Herr Von Rehfues)依据条约来到中国。随后,详细阐述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奕诉与普鲁士公使李福斯围绕雠普鲁士扣留丹麦商船是否失当”这一矛盾焦点运用近代国际法知识进行交涉的具体过程。第三章为“大沽口船舶案黔的历史背景。1864年“大沽口船舶案”发生于中西外交关系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之时,这一时期的国际大环境、国内形势对本案的交涉过程与结果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为此,笔者对该案的国际背景、国内环境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以期再现历史的原貌,描绘出该案发生时的真实时空背景。第四章为“大沽口船舶案”中的法律问题及其解决。本章中,笔者从近代国际法的角度对“大沽口船舶案”中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指出了奕诉与李福斯的交涉中的法律焦点及其近代国际法依据。同时,笔者还对“大沽口船舶案”中清政府交涉胜利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该案中清政府的胜利不仅仅得益于近代国际法的法律效力与奕诉的外交才能,同时更有赖于当时的国际环境与中普两国的国家实力。第五章为“大沽口船舶案”的影响与启示。笔者在本章中着重分析了“大沽口船舶案”中清政府取得交涉胜利对于晚清近代国际法理论引入与传播及晚清外交近代化的影响。同时,笔者还总结了该案对于当前我国国际法理论发展与外交实践的启示。
【关键词】:大沽口船舶案 近代国际法 李福斯 万国公法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 绪论14-20
  • 第一节 选题缘起14-15
  • 第二节 考察对象与研究意义15-17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状况概述17-19
  • 第四节 研究方法19-20
  • 第二章 “大沽口船舶案”的始末20-25
  • 第一节 案件起因:中普《通商条约》签订与李福斯来华20-23
  • 第二节 案件交涉过程:奕诉与李福斯的角逐23-25
  • 第三章 “大沽口船舶案”的历史背景25-36
  • 第一节 国际背景:普鲁士的崛起与普丹战争25-28
  • 一、普鲁士的崛起25-26
  • 二、普丹战争26-28
  • 第二节 国内环境:“同治中兴”28-36
  • 一、中西合作与“借师助剿”29-31
  • 二、洋务运动31-32
  • 三、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32-33
  • 四、《万国公法》的翻译与近代国际法的输入33-36
  • 第四章 “大沽口船舶案”中的法律问题及其解决36-45
  • 第一节 “大沽口船舶案”中的法律问题36-41
  • 一、领海主权原则36-37
  • 二、中立国规则37-39
  • 三、条约必守原则39-41
  • 第二节 清政府制胜之因41-45
  • 一、国家实力角逐的结果41-43
  • 二、近代国际法的法律效力43-44
  • 三、奕鐳的外交才能44-45
  • 第五章 “大沽口船舶案”的影响与启示45-50
  • 第一节 “大沽口船舶案”的影响45-47
  • 一、对晚清国际法理论的影响45-47
  • 二、对晚清外交实践的影响47
  • 第二节 “大沽口船舶案”的启示47-50
  • 一、打开国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48
  • 二、增强国力,夯实国际交往制胜的基础48-49
  • 三、遵守与利用国际法规范,维护国家权益49-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宣春;;史荣椿、龙汝元扬威大沽口[J];军事历史;1983年05期

2 丹杰;大沽口外的胜利[J];舰载武器;2004年07期

3 姚村社 ,侯玉林;七尊古炮和它们的主人[J];中国民兵;2000年01期

4 葛金;;海河风景线[J];新长征(党建版);2012年06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tD 本报记者 周猛;大沽口:永不沦陷的炮台[N];解放军报;2000年

2 ;塘沽秘档:从紫禁城走向渤海湾[N];中国档案报;2009年

3 济南 李林翰;立体图片上的“庚子国变”[N];中国文物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艳萍;1864年“大沽口船舶案”的法律解读[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1864年“大沽口船舶案”的法律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9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59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5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