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狱新语》中的婚姻判决研究
本文关键词:《折狱新语》中的婚姻判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是以明代李清所著《折狱新语》一书中的婚姻判决为对象进行的研究。《折狱新语》是明代末年李清的一本判词专著。共分十卷,二百一十篇。其中涉及婚姻家庭判决主要分布在卷一“婚姻”一卷,卷五“淫奸”也有少量案例涉及。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折狱新语》成书背景,作者,内容和研究它的理论现实意义。回顾学术界对《折狱新语》一书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李清所做的婚姻判决的依据。主要是明代关于婚姻的立法,以及法官在婚姻判决中可能会适用的礼法与情理。明代婚姻立法主要分为律、令、条例,分别是明初颁布的《大明律》、《大明令》以及明代中后期施行的《问刑条例》。婚姻家庭是封建礼法重点调整的领域,在李清婚姻判决中礼法与情理是法官判案必须考虑的因素,礼法情理作为立法的补充在有些案件中,也会成为判决的依据。第三部分是对李清婚姻判决中体现出的纠纷解决路径的分析。李清婚姻判决通过对相关人的责任认定及处罚,对婚姻关系归属和存续的判定,以及聘礼的返还来解决婚姻纠纷。第四部分主要分析《折狱新语》一书婚姻判决的特点。从文书写作的格式、夹叙夹议的写作方式,判决体现的原则,判决的司法理念,以及判决中各类证据的使用,最后的判决效果等五个方面进行的分析。第五部分是对李清婚姻判决的评析。李清在婚姻判决中的积极方面在于他能在判决中能够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灵活运用法律,并尽量减少司法判决过多的干涉,判决效果兼顾了情理与法理。李清婚姻判决的局限性方面表现为在判决中对女性贞洁观念的过度强调,对妇女权利的压制。相信鬼神阴德,有迷信的倾向。维护等级秩序,对不同的等级处以不同的刑罚。判词写作文学性有余,通俗性不足。法官在判决中认定事实和定刑表现出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缺乏有效制约。第六部分,为结语,是对全文的总结。
【关键词】:折狱新语 李清 婚姻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9;D923.9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第一章 绪论7-9
- 一、《折狱新语》的成书背景与评价7
- 二、研究意义7-8
- 三、研究现状8-9
- 第二章 《折狱新语》婚姻判决的依据9-13
- 一、律10-11
- 二、令11
- 三、条例11-12
- 四、礼法情理12-13
- 第三章 《折狱新语》婚姻判决的纠纷解决路径分析13-23
- 一、对责任人的处罚13-19
- (一)婚姻纠纷中的主婚人责任13-16
- 1、一女两许14-15
- 2、一女两嫁15
- 3、择婚不慎15-16
- (二)婚姻纠纷中的媒人责任16-17
- 1、连带责任16-17
- 2、全部责任17
- (三)婚姻纠纷中的当事男女责任17-19
- 1、婚姻违律当事人责任18
- 2、婚姻违约当事人责任18-19
- 二、婚姻纠纷中的聘礼返还19-22
- (一)定婚关系法定解除的聘礼返还规则20-21
- (二)定婚关系自然解除的聘礼返还规则21-22
- 三、婚姻纠纷中婚姻归属判定22-23
- (一)违约婚姻中的婚姻归属判定22-23
- (二)婚姻违律中的婚姻存续判定23
- 第四章 《折狱新语》婚姻判决特点分析23-35
- 一、判决文书写作23-26
- 二、审判原则26-29
- (一)维持现有婚姻原则26-28
- (二)礼法优先的原则28-29
- 三、判决理念29-33
- (一)息讼29-30
- (二)慎刑30-32
- (三)教化32-33
- 四、证据使用33-34
- 五、判决效果34-35
- 第五章 对《折狱新语》婚姻判决的评析35-42
- 一、李清判决中的积极方面35-36
- (一)对法律的灵活适用35
- (二)尽量减少司法过多干涉35-36
- (三)判决兼顾情理与法理36
- 二、李清判决中的局限方面36-42
- (一)歧视妇女36-37
- (二)迷信倾向37-39
- (三)注重身份等级39
- (四)用词不够通俗39-40
- (五)自由裁量权过大40-42
- 1、在案件事实认定上的自由裁量权41
- 2、在判决结果上的自由裁量权41-42
- 第六章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6
- 致谢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语丝[J];领导文萃;2003年06期
2 李燕翔;古词新语反腐败[J];先锋队;2004年09期
3 ;管理新语[J];安装;2008年09期
4 马均平;;网络新语——“围脖”[J];中国工会财会;2010年02期
5 ;新语[J];小康;2010年11期
6 ;领导新语[J];当代贵州;2011年17期
7 ;时论新语[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9年05期
8 张友华;;脱兔新语[J];江苏政协;1999年01期
9 ;时人新语[J];黄金时代;2006年02期
10 ;时人新语[J];黄金时代;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森;《之江新语》热销说明什么[N];解放日报;2014年
2 周维强;学林新语[N];光明日报;2014年
3 总参谋部办公厅 石鸿辉;品读《之江新语》 弘扬优良文风[N];解放军报;2014年
4 张苏 记者 黄官国;面包新语(中国)与青岛加盟商解约[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年
5 记者 杨英春 关丽琼;肖开提·依明会见新加坡客人[N];新疆日报(汉);2010年
6 白羽;《之江新语》为何洛阳纸贵[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7 来文;面包新语:创新的传统在IT上延续[N];电脑商报;2011年
8 杨海文;中国思想史上的“引用”[N];中华读书报;2012年
9 薛正俭;送礼是一种老方法也是害人的方法[N];检察日报;2006年
10 本报见习记者 王淑宜;“面包新语”全面退出贵阳[N];经济信息时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闯;西汉前期杂儒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薛瑞桃;陆贾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志鹏;陆贾《新语》引《诗》、《书》及《诗》、《书》观考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娜;《新语》价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梁艳艳;《之江新语》语篇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6 吴广法;《折狱新语》中的婚姻判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7 梁丽娟;中日新语流行语对比[D];广西大学;2008年
8 郭玲玲;《新语》词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沈婷婷;新语·流行语研究[D];外交学院;2013年
10 孙雯雯;新语丝华文网络文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折狱新语》中的婚姻判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9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69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