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英启被胁迫杀人案的法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4 22:18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由于涉及到生命、健康权而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我国刑法对于故意杀人罪由死刑开始由重到轻的刑罚排序也体现了我国刑法对生命权的尊重和保护。不同生命个体生命价值的评价一直是刑法学界争议不断的问题,它涉及紧急避险和期待可能性理论,而章英启被胁迫杀人案一经报道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舆论热议,因为它再一次把如何衡量不同生命权的保护价值引入公众的视野,引起各界对生命权避险行为的探讨。与此同时,本案中章英启是在遭绑架后被胁迫的情境下为了保全自己而实施杀人行为,它又触及到刑法中的被迫行为。刑法中被迫行为的概念仅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刑法之中,我国现行刑法中没有独立的概念,而是规制在紧急避险和胁从犯的规定中,而我国刑法理论界对其虽然有一定研究但尚不成熟。立法的不完善和理论的不健全导致被迫行为在司法实践中争议不断,甚至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这无疑对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对个案进行研究,不仅仅要分析案件背后隐藏的法理,更重要的是发现我国目前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以章英启被胁迫杀人案为例,尝试运用紧急避险、胁从犯及国外的期待可能性理论对本案中...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
1.2.1 研究方法
1.2.2 创新点
2 案情综述及争议焦点
2.1 案情综述
2.1.1 案情简介
2.1.2 判决结果
2.2 围绕章英启被胁迫杀人案引发的争议焦点
2.2.1 章英启杀人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2.2 章英启杀人行为是否符合胁从犯
3 章英启杀人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据
3.1 章英启杀人行为不能适用紧急避险理论而出罪
3.1.1 国内外紧急避险限度要件的判断标准
3.1.2 章英启杀人行为不成立紧急避险
3.1.3 生命对生命避险行为的评价
3.2 章英启杀人行为适用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阻碍
3.2.1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背景介绍
3.2.2 章英启杀人行为不符合期待可能性的适用要求
4 章英启杀人行为构成胁从犯的认定
4.1 章英启构成故意杀人罪
4.2 章英启杀人行为符合胁从犯的规定
4.2.1 章英启被胁迫杀人符合胁从犯之“胁迫”的界定
4.2.2 章英启杀人行为符合胁从犯的特征
4.3 影响本案量刑的因素
5 本案的启示
5.1 我国被迫行为的立法反思及实践困境
5.1.1 我国被迫行为的立法反思
5.1.2 我国被迫行为的实践困境
5.2 我国刑法规制被迫行为的完善建议
5.2.1 域外被迫行为的性质及借鉴
5.2.2 完善我国被迫行为的立法建议
5.3 法理与情理冲突的解决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被胁迫行为的刑法定性——兼论胁从犯与紧急避险的区分[J]. 何承颜.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6(04)
[2]浅析宜宾首富被胁迫杀人案[J]. 徐晓飞. 法制博览. 2016(15)
[3]我国刑法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再探讨——以命换命的行为性质[J]. 刘金凤. 法制博览. 2016(03)
[4]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引入及限定性适用[J]. 钱叶六. 法学研究. 2015(06)
[5]紧急避险限度的适当性标准[J]. 彭文华. 法学. 2013(03)
[6]论胁从犯之应然理论定位[J]. 任海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7]论胁从犯在共犯人分类中的归属[J]. 邓定永.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0(05)
[8]论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J]. 张明楷. 中国法学. 2009(02)
[9]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梳理[J]. 张明楷. 法学研究. 2009(01)
[10]期待可能性的体系性地位——以罪责构造的变动为线索的考察[J]. 陈兴良. 中国法学. 2008(05)
硕士论文
[1]论期待可能性的地位与适用[D]. 闫思雨.吉林大学 2015
[2]被迫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D]. 纪演娟.华东政法大学 2015
[3]我国刑法紧急避险限度要件研究[D]. 李辰君.四川师范大学 2015
[4]论我国刑法中的胁从犯[D]. 王璐.贵州大学 2015
[5]论刑法上的被迫行为[D]. 齐月莹.河北经贸大学 2015
[6]被迫行为比较研究[D]. 王艺晓.吉林大学 2014
[7]胁从犯研究[D]. 张延飞.西南政法大学 2014
[8]论刑法中的被胁迫行为[D]. 于洋.山东大学 2014
[9]论生命型紧急避险[D]. 朱东伟.苏州大学 2014
[10]论期待可能性在中国的适用[D]. 王溪土.中国政法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701432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
1.2.1 研究方法
1.2.2 创新点
2 案情综述及争议焦点
2.1 案情综述
2.1.1 案情简介
2.1.2 判决结果
2.2 围绕章英启被胁迫杀人案引发的争议焦点
2.2.1 章英启杀人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2.2 章英启杀人行为是否符合胁从犯
3 章英启杀人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据
3.1 章英启杀人行为不能适用紧急避险理论而出罪
3.1.1 国内外紧急避险限度要件的判断标准
3.1.2 章英启杀人行为不成立紧急避险
3.1.3 生命对生命避险行为的评价
3.2 章英启杀人行为适用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阻碍
3.2.1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背景介绍
3.2.2 章英启杀人行为不符合期待可能性的适用要求
4 章英启杀人行为构成胁从犯的认定
4.1 章英启构成故意杀人罪
4.2 章英启杀人行为符合胁从犯的规定
4.2.1 章英启被胁迫杀人符合胁从犯之“胁迫”的界定
4.2.2 章英启杀人行为符合胁从犯的特征
4.3 影响本案量刑的因素
5 本案的启示
5.1 我国被迫行为的立法反思及实践困境
5.1.1 我国被迫行为的立法反思
5.1.2 我国被迫行为的实践困境
5.2 我国刑法规制被迫行为的完善建议
5.2.1 域外被迫行为的性质及借鉴
5.2.2 完善我国被迫行为的立法建议
5.3 法理与情理冲突的解决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被胁迫行为的刑法定性——兼论胁从犯与紧急避险的区分[J]. 何承颜.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6(04)
[2]浅析宜宾首富被胁迫杀人案[J]. 徐晓飞. 法制博览. 2016(15)
[3]我国刑法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再探讨——以命换命的行为性质[J]. 刘金凤. 法制博览. 2016(03)
[4]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引入及限定性适用[J]. 钱叶六. 法学研究. 2015(06)
[5]紧急避险限度的适当性标准[J]. 彭文华. 法学. 2013(03)
[6]论胁从犯之应然理论定位[J]. 任海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7]论胁从犯在共犯人分类中的归属[J]. 邓定永.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0(05)
[8]论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J]. 张明楷. 中国法学. 2009(02)
[9]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梳理[J]. 张明楷. 法学研究. 2009(01)
[10]期待可能性的体系性地位——以罪责构造的变动为线索的考察[J]. 陈兴良. 中国法学. 2008(05)
硕士论文
[1]论期待可能性的地位与适用[D]. 闫思雨.吉林大学 2015
[2]被迫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D]. 纪演娟.华东政法大学 2015
[3]我国刑法紧急避险限度要件研究[D]. 李辰君.四川师范大学 2015
[4]论我国刑法中的胁从犯[D]. 王璐.贵州大学 2015
[5]论刑法上的被迫行为[D]. 齐月莹.河北经贸大学 2015
[6]被迫行为比较研究[D]. 王艺晓.吉林大学 2014
[7]胁从犯研究[D]. 张延飞.西南政法大学 2014
[8]论刑法中的被胁迫行为[D]. 于洋.山东大学 2014
[9]论生命型紧急避险[D]. 朱东伟.苏州大学 2014
[10]论期待可能性在中国的适用[D]. 王溪土.中国政法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701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701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