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化外”与“化内”交织:清末广西龙脊壮族习惯法的权力结构——以潘日昌案为例

发布时间:2022-11-05 02:03
  法律儒家化是中华法系发展的主流历史轨迹。在古代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习惯法虽然也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国家制定法相比,却并未完全"儒家化"。民族乡土社会仍然处于"化外"与"化内"的抗衡过程之中,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民族习惯法也呈现出"化外"与"化内"交织的特征。清末广西龙脊壮族习惯法"族权为主导,王权作威慑,家权来配合"的三位一体权力结构就是这一特征的具体体现。我们在看到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主流——儒家化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少数民族地区习惯法的非儒化特征,重视对古代民族习惯法的研究。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民族乡土社会:民族习惯法的存续环境
二、潘日昌之死:案例简述
三、三位一体:清末广西龙脊壮族习惯法的权力结构
    (一)王权:秩序的维护
    (二)族权:族益的实现
    (三)家权:亲亲关系的处理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少数民族惩戒盗窃传统民间法探究——以京族《团结御匪严禁偷盗规约》为考察中心[J]. 王小龙.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2(02)
[2]作为当代中国正式法律渊源的习惯法[J]. 高其才.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3(02)
[3]中国古代的家法族规及其社会功能——“民间法”视角下的历史考察[J]. 蒋传光.  东方法学. 2008(01)
[4]苏四十三所领导的是民族起义,而不是宗教圣战[J]. 谷苞.  西域研究. 2004(02)
[5]清朝前期“律”和“例”维护父权效用之考察[J]. 张仁善.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00(01)
[6]从“礼治”到“法治”?[J]. 梁治平.  开放时代. 1999(01)
[7]龙脊壮族社会文化调查[J]. 黄钰.  广西民族研究. 1990(03)
[8]壮侗等民族母权制残余研究[J]. 莫俊卿.  民族学研究. 1981(02)



本文编号:3701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701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e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