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刑事侦查制度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25-08-12 15:59
中国古代刑事侦查制度属于古代刑事法规体系中的一部分,是一个特殊的领域,虽然没有自成体系,包含于司法制度之中,但前人在侦查技术上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在侦查理论上所形成的许多策略、方法和原则,对于现实的侦查实践活动依然有着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我国现代的刑事侦查制度存在着一些弊端,几经改革,在侦查实践中仍未得到彻底解决,究其原因,除了法制需要进一步健全,侦查人员的素质需要提高外,重要的是要从根源上,也就是历史上找原因,现代侦查制度存在的问题有些就是历史在延续。本文通过系统的梳理中国古代刑事侦查制度的内容,归纳中国古代刑事侦查制度的特点,剖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及价值取向,并反思这些特点给当今刑事侦查制度带来的严重影响,期望中国古代刑事侦查制度中合理的思想和做法,可以为今日完善刑事侦查制度所借鉴。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
二、选题的针对性及其意义
第一章 中国古代刑事侦查制度的内容
第一节 “士官”:刑事侦查的主体
一、具备刑侦职能官吏的源起——“士官”
二、司法官刑侦职能的专业化——“士”专理刑狱
三、司法官刑侦职能的强化——“巡检”的出现
第二节 “纠举”:刑事侦查的程序
一、“举告”——由被害人或其亲属以外的其他人向司法机关告发犯罪所启动的刑侦程序
二、“官纠举”——由官吏和官府发现犯罪而启动的刑侦程序
第三节 “五听”:刑事侦查的主要方法
一、“五听狱讼”、“听狱之两辞”——奴隶社会主要的刑事侦查方法
二、“钩距”、“情迹结合”——封建社会对“五听”的发展
三、对“五听”的价值评析
第四节 “十恶”之人、“六赃”之人:刑事侦查的主要对象
一、打击“十恶”之人,维护封建中央集权统治
二、打击“六赃”之人,维护统治秩序、社会治安
第五节 “律”、“令”:刑事侦查的主要依据
一、援法定罪,刑事侦查以律、令为主要依据
二、礼法互补,刑事侦查以礼折狱、礼律并用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古代刑事侦查制度的特点及成因
第一节 法自君出,刑侦以受理“诏狱”为主
一、刑事侦查主要受理“诏狱”
二、刑侦实践中皇权高于法律
第二节 罪刑擅断
一、思想上罪刑擅断的因素
二、实践中罪刑擅断的表现
三、侦查中罪刑擅断的成因
第三节 侦查、审判合一的侦查模式
一、侦查、审判合一的侦查模式
二、侦查、审判合一的侦查模式的成因
第四节 刑讯成为侦查定案的重要手段
一、形成体系化的刑讯制度
二、确立“无供不录案”的审判原则
三、刑讯在侦审中占据重要地位
四、刑讯逼供成为侦查定案重要手段的成因
第五节 强制性的侦查措施
一、蔑视人权的强制性拘传方式
二、促使官吏选择强制性拘传方式的规定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古代刑事侦查制度形成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 兵刑同制
一、刑起于兵
二、枭首号令
三、军事司法
第二节 皇权专制与国家同构
一、以宗族、家族为根基的宗法制度对刑侦的影响
二、“家天下”、“国君一体”的政治观念对刑侦的影响
第三节 家法是国法的补充
一、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决定国家体制和法律“家法化”
二、家族观念以及保守服从的民族性格使人民惧怕犯罪
三、闭关自守的生活模式有助于刑事侦查发现犯罪
第四节 忠孝合一
一、以孝为先
二、以忠为重
三、忠孝伦理对中国古代刑事侦查价值取向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中国古代刑事侦查制度特点的反思
第一节 皇权专制导致人治大于法治
一、刑事侦查表现出“唯王命是从”的特征
二、刑事侦查审判程序任意性过大,缺乏公正性
第二节 职权主义、罪刑擅断导致人权的蔑视
一、职权主义形成忽视人权保护的特权
二、“八议”及“论心定罪”体现出忽视人权保护的因素
第三节 刑讯逼供导致重口供、轻证据
一、“罪从供定”,忽视其他证据的搜集
二、限期结案的规定引发滥施刑讯
第四节 未形成独立的刑事侦查法规体系
一、诸法合体、民刑合一的法典编纂体例
二、刑侦法规的制定未有科学的侦查理论指导
三、刑侦的依据以体现皇权的“诏令”为主
第五节 重权力、轻权利的价值取向导致整体主义传统
一、过分追求实质正义,忽视程序正义
二、重视整体利益、忽视个体权益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本文编号:4058773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
二、选题的针对性及其意义
第一章 中国古代刑事侦查制度的内容
第一节 “士官”:刑事侦查的主体
一、具备刑侦职能官吏的源起——“士官”
二、司法官刑侦职能的专业化——“士”专理刑狱
三、司法官刑侦职能的强化——“巡检”的出现
第二节 “纠举”:刑事侦查的程序
一、“举告”——由被害人或其亲属以外的其他人向司法机关告发犯罪所启动的刑侦程序
二、“官纠举”——由官吏和官府发现犯罪而启动的刑侦程序
第三节 “五听”:刑事侦查的主要方法
一、“五听狱讼”、“听狱之两辞”——奴隶社会主要的刑事侦查方法
二、“钩距”、“情迹结合”——封建社会对“五听”的发展
三、对“五听”的价值评析
第四节 “十恶”之人、“六赃”之人:刑事侦查的主要对象
一、打击“十恶”之人,维护封建中央集权统治
二、打击“六赃”之人,维护统治秩序、社会治安
第五节 “律”、“令”:刑事侦查的主要依据
一、援法定罪,刑事侦查以律、令为主要依据
二、礼法互补,刑事侦查以礼折狱、礼律并用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古代刑事侦查制度的特点及成因
第一节 法自君出,刑侦以受理“诏狱”为主
一、刑事侦查主要受理“诏狱”
二、刑侦实践中皇权高于法律
第二节 罪刑擅断
一、思想上罪刑擅断的因素
二、实践中罪刑擅断的表现
三、侦查中罪刑擅断的成因
第三节 侦查、审判合一的侦查模式
一、侦查、审判合一的侦查模式
二、侦查、审判合一的侦查模式的成因
第四节 刑讯成为侦查定案的重要手段
一、形成体系化的刑讯制度
二、确立“无供不录案”的审判原则
三、刑讯在侦审中占据重要地位
四、刑讯逼供成为侦查定案重要手段的成因
第五节 强制性的侦查措施
一、蔑视人权的强制性拘传方式
二、促使官吏选择强制性拘传方式的规定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古代刑事侦查制度形成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 兵刑同制
一、刑起于兵
二、枭首号令
三、军事司法
第二节 皇权专制与国家同构
一、以宗族、家族为根基的宗法制度对刑侦的影响
二、“家天下”、“国君一体”的政治观念对刑侦的影响
第三节 家法是国法的补充
一、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决定国家体制和法律“家法化”
二、家族观念以及保守服从的民族性格使人民惧怕犯罪
三、闭关自守的生活模式有助于刑事侦查发现犯罪
第四节 忠孝合一
一、以孝为先
二、以忠为重
三、忠孝伦理对中国古代刑事侦查价值取向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中国古代刑事侦查制度特点的反思
第一节 皇权专制导致人治大于法治
一、刑事侦查表现出“唯王命是从”的特征
二、刑事侦查审判程序任意性过大,缺乏公正性
第二节 职权主义、罪刑擅断导致人权的蔑视
一、职权主义形成忽视人权保护的特权
二、“八议”及“论心定罪”体现出忽视人权保护的因素
第三节 刑讯逼供导致重口供、轻证据
一、“罪从供定”,忽视其他证据的搜集
二、限期结案的规定引发滥施刑讯
第四节 未形成独立的刑事侦查法规体系
一、诸法合体、民刑合一的法典编纂体例
二、刑侦法规的制定未有科学的侦查理论指导
三、刑侦的依据以体现皇权的“诏令”为主
第五节 重权力、轻权利的价值取向导致整体主义传统
一、过分追求实质正义,忽视程序正义
二、重视整体利益、忽视个体权益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本文编号:4058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405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