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法律思想
本文关键词: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法律思想
【摘要】:《聊斋志异》是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品中体现的蒲松龄的法律思想,一直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但是历来学者对其法律思想的研究不够细致、全面,从而导致研究结果的片面化和局限性。本人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这一问题,继续对其探究。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蒲松龄及《聊斋志异》作简单的介绍,探讨蒲松龄的生活经历,并评析《聊斋志异》在文学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从3个方面探讨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成书的原因。清代初年战火不断,统治者无暇顾及吏治问题,造成社会动荡,人民苦不堪言。蒲松龄作为一个下层文人,对于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引发了他对社会的不满,对清明吏治的呼唤。同时,作为一名渴望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实现政治抱负却又屡屡不得志的落魄书生,只好寄心于写作,抒发心中的愤懑;第三部分,重点探讨蒲松龄的法律思想。从执法、立法、司法以及法外执法4个部分详细阐述蒲松龄的法律思想,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措施;第四部分,从反腐的角度分析蒲松龄法律思想的现代意义,提炼出对当代反腐的建议。
【关键词】:聊斋志异 法律思想 吏治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0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3
- 1、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8
- 2、研究现状8-12
- 3、创新之处以及研究方法12-13
- 第1章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13-17
- 1.1 蒲松龄生平简介13-14
- 1.2 《聊斋志异》成书的时代背景14-15
- 1.2.1 喜爱鬼神的社会风气14-15
- 1.2.2 动乱不堪的社会环境15
- 1.3 《聊斋志异》的重要地位15-17
- 第2章 《聊斋志异》成书原因17-21
- 2.1 自娱娱人17-19
- 2.1.1 承袭文化传统17-18
- 2.1.2 自娱以娱人、娱人方娱己18-19
- 2.2 孤愤难平19-20
- 2.3 潜隐难言20-21
- 第3章 《聊斋志异》所体现的蒲松龄的法律思想21-39
- 3.1 礼法并行、宽严相济,是立法的宗旨21-23
- 3.1.1 以仁为主,宽严结合21-22
- 3.1.2 律例结合,以例补法22-23
- 3.2 严肃纲纪、整饬吏治,是执法的保证23-28
- 3.2.1 揭露官场乱象24-25
- 3.2.2 批判科场弊端25-27
- 3.2.3 严格治吏27-28
- 3.3 重视狱讼、谨慎断案,是司法的要求28-35
- 3.3.1 重视狱讼,,减少冤案29-32
- 3.3.1.1 心存仁恤,力办实政29-30
- 3.3.1.2 不徇私情,不畏强权30-31
- 3.3.1.3 注重实据,明察秋毫31-32
- 3.3.2 断案公正,智勇兼备32-35
- 3.3.2.1 慎待诉讼,反对酷刑32-33
- 3.3.2.2 机智破案,巧用刑讯33
- 3.3.2.3 不畏强权,匡扶正义33-35
- 3.4 抵制强暴、义孝为先,是情理判决的必备35-39
- 3.4.1 抗击强暴,称颂侠义35-36
- 3.4.2 以孝为先,追求平等36-39
- 第4章 蒲松龄法律思想的评价及现实意义39-43
- 4.1 对蒲松龄法律思想的评价39
- 4.2 对当代反腐工作的启示39-43
- 4.2.1 从《聊斋志异》看清朝初年的反腐现状40-41
- 4.2.2 对当代反腐倡廉的借鉴意义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48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战戈;;谁知嫁商贾 令人却愁苦——《聊斋志异》的商妇世界[J];世纪桥;2008年02期
2 尤晓娟;;论《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艺术[J];理论界;2008年03期
3 田继平,侯忠;《聊斋志异》的人道主义思想特征[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齐文焕;《聊斋志异》中部分女性的现代家庭伦理观念[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S2期
5 文广会;《聊斋志异》创作漫谈[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周树青;《聊斋志异》与儒学[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刘妍妍;;浅谈《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J];法制与社会;2009年13期
8 王莉莉;;《聊斋志异》中的植物精怪形象[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王丽丽;;《聊斋志异》女性形象浅议——以“自然美”女性形象为例[J];学理论;2009年30期
10 董仲舒;;读聊斋“藏虱”篇有感[J];民主;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立;;《聊斋志异》中动物报恩故事的佛经文献溯源[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2 林润宣;;《聊斋志异》简论[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胡德香;曾Zs颖;;从意识形态视角看翟理斯的《聊斋志异》英译本[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张立环;;《聊斋志异·黄英》的文化内涵解读[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箭;从《聊斋志异》看清初的物质文明[N];中国文化报;2012年
2 著名历史学家 李文海;《聊斋志异》描绘的官场百态[N];光明日报;2013年
3 莹莹;马瑞芳校勘并点评《聊斋志异》[N];文艺报;2007年
4 李西宁;《聊斋志异》手稿闯关东传奇[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演讲人 马瑞芳;诺贝尔文学奖和《聊斋志异》[N];光明日报;2013年
6 陈平原;聊斋志异[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7 通讯员 查树红 记者 王绍雄;江西婺源发现《〈聊斋志异〉跋》[N];光明日报;2002年
8 程章灿;也说《聊斋志异》“被洋人盗用”[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马瑞芳;邓小平与《聊斋志异》[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陈平原;聊斋志异[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付岩志;《聊斋志异》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07年
2 宋华伟;接受视野中的《聊斋志异》[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黄洽;《聊斋志异》与宗教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4 韩田鹿;书生的白日梦[D];河北大学;2005年
5 安载鹤;日本近代以来《聊斋志异》的受容及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冀运鲁;《聊斋志异》叙事艺术之渊源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富莉;《聊斋志异》的传播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石李锋;《聊斋志异》的叙事模式[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昶;《聊斋志异》之伦理评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白尕藏;《聊斋志异》中的“小人”形象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欧丽婷;《聊斋志异》的传播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徐文翔;《聊斋志异》酒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田春艳;《聊斋志异》鬼小说文化内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景晓;《聊斋志异》中的奇幻现象[D];河南大学;2008年
9 张芸;《聊斋志异》评点中的民俗内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宁宁;《聊斋志异》“兄弟分家”型故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28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528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