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法学社会性别论的司法适用探究——围绕美国和中国展开
本文关键词:女性主义法学社会性别论的司法适用探究——围绕美国和中国展开
更多相关文章: 女性主义法学 社会性别方法 叙述 悟境 社会性别 专项组
【摘要】:1970年代具有分水岭的意义,在此之前,女性主义运动已然在学理范畴将女性与男性之间存在的生理性别差异深挖至社会性别差异层面,然而这样的推进尚未对司法实务产生影响,美国的法官们仍固守生物决定论的陈见。1970年代以来,伴随着女性主义的进一步深化和女性主义法学的成长,社会性别的视角及方法渐渐被运用到女性讼案里,法院对待性别案件的态度有所改观,性别案件的数量和胜诉率有所提高,女性法官的数量亦逐步增长。社会性别论在美国司法适用的成与败,成为展望其于我国司法适用时在司法精神、女性讼案数量、审案思维、审案方法和女性法官数量方面的基础、比照和前鉴。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女性主义法学 社会性别方法 叙述 悟境 社会性别 专项组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女性主义法学社会性别论探究:以‘流派嬗变’为主线”(13YJC820003)
【分类号】:C913.68;D971.2
【正文快照】: 大致自1970年代起,女性主义法学直面主流法律往往只停留在女性生理性别层面的流弊,开始坚持不懈地从社会性别的视角为女性主张权益,进而逐渐被运用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司法场域,补增了审判中的社会性别意识。这种必要并极具建设性的添加,启发我们思索社会性别的审判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宇;世界银行援助中的社会性别——世行召开“社会包容:社会性别和本土/部族人群”讨论会[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1期
2 王凤仙;从社会性别与发展看倡导母教——兼评《发现母亲》[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6期
3 肖扬;“社会性别平等项目”正式启动[J];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05期
4 刘旭金 ,何玲;“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第四届年会简况[J];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06期
5 戒能民江,朱丽君;针对妇女的暴力以及社会性别规范[J];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6 卓英子;社会性别与女性平等权的法理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李明欢;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关于当代中国女大学生社会性别观的若干思考[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4期
8 露茜塔·S.拉佐;让法律对社会性别做出回应:东亚和东南亚面临的发展挑战[J];环球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9 郑丹丹;;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成立[J];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05期
10 何兰萍;;促进社会性别观念与公共管理实践的结合——首届“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论坛”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鲜梅;;社会性别问题研究质疑[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2 江波;;引言:理论的本土化[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3 王宏维;;论社会性别概念对唯物史观的推进(提纲)[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高莉娟;;“关爱女孩行动”的社会性别视角——基于社会性别干预项目实施的经验及建议[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朱志燕;;壮族儿童家庭抚养中的社会性别文化建构分析——广西马山县里民村感乐屯的民族志研究[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6 王云仙;;霍山中荷扶贫项目社会性别与规划实践[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徐鲜梅;;社会性别问题研究质疑[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赵群;;初探社会性别与农村实用技术推广提纲[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高小贤;江波;王国红;;推动社会性别与发展本土化的努力(代序)[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10 赵群;;初探社会性别与农村实用技术推广[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苹;社会性别研究者应成为积极的行动者[N];中国妇女报;2007年
2 李芳邋杨璐维 冯子萱;省妇联举办社会性别与媒体参与式研讨班[N];云南政协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任然;将社会性别统计纳入国家统计制度[N];中国妇女报;2008年
4 李生明 吴国家 王绪强 福建省安溪县人口计生局;推动社会政策协调 促进社会性别平等[N];中国人口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邹才仁 实习记者 高峰;妇女/社会性别学科发展网络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N];中国妇女报;2009年
6 Mrinalini Sinha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历史系;从全球视野思考社会性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卢寒蕊;反贫困政策中应增强社会性别敏感[N];中国妇女报;2010年
8 黄国良 福建省安溪县人口计生局;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实践与思考[N];中国人口报;2011年
9 周明顺;“县官”应提升社会性别平等意识[N];中国妇女报;2012年
10 亦平 性别问题专家,曾就职于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防灾减灾中的社会性别议题[N];中国妇女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新叶;高等学校中的社会性别偏差问题与性别意识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詹焱;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法律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凤;当代中国女性发展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4 白路;先秦女性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方为民;农村妇幼保健中社会性别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海霞;农村维吾尔族女性的行为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蔡建梅;男性著裙的审美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鑫;社会性别视域下的公共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欣;浅析刑法中的性别差异与不平等[D];复旦大学;2014年
3 沈瑞;“女生优势”与“男孩危机”的社会性别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龚成秋;后现代主义视角下体育参与对女大学生社会性别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施波文;社会性别视野下的汶川地震报道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雷欣;社会性别理论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李东晓;“社会性别”理论的中西两地视野[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佳;论网络社会性别的建构[D];苏州大学;2005年
9 杨芬;社会性别视野下勾坝屯汉族的传统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10 方征;社会性别话语下的服饰和身体呈现[D];云南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29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929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