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障新论
本文关键词: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障新论
更多相关文章: 未成年被害人 权益保障 实体性权利 程序性权利
【摘要】: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由于其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躲避、抵御侵害的自我保护机制还未形成等,更容易遭受某些犯罪的侵害,而且这种被害具有个性特征。针对未成年人被害的现状和特征,国家有责任构建和完善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障机制,以更好地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法治保障。只有包含受监护权和隐私权在内的实体性权利与包含陈述意见权和特别司法保护权在内的程序性权利均得到保障,才是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障的理想状态。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未成年被害人 权益保障 实体性权利 程序性权利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侦查程序被害人权利保护研究”(项目号:11BFX1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被害人”是指身体、财产、精神或其他法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个人或实体。根据年龄不同,被害人可分为成年被害人和未成年被害人。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由于其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躲避、抵御侵害的自我保护机制还未形成等,更容易遭受某些犯罪的侵害。而且,一旦未成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诗忠;;恢复性司法“中国化”之制度抗衡问题研究[J];北方法学;2011年06期
2 聂阳阳;;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定代理人制度之探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刘东根;恢复性司法及其对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借鉴[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李慧英,孙桂丽;谈刑法对被害人的保护[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杨晓玲;杨晓燕;;刑事被害国家补偿再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程杨;;“慎刑慎杀”政策下的国家补偿制度之价值分析[J];才智;2009年01期
7 王芳;;权利救济视野中的恢复性司法[J];长白学刊;2009年04期
8 范世乾;;学校承担监护责任的法理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章华峰;;我国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王殿英;承受犯罪的理性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潘弘;陆晶晶;;国外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2 张雪梅;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赵辉;;我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保护问题研究初探[A];全国首届服刑人员子女心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秀玲;;中蒙保护未成年人之刑法比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4 王立锋;;论社区矫正中的犯罪人与被害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5 彭俊;;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皮艺军;;刑事一体化的方法论解析——对一个注释范本的检视[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田鹏辉;;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障制度之思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陈和华;;被害性的犯罪心理学分析[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9 张雪梅;;对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与建议[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杨;西方儿童权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董文蕙;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耀彬;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思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盛长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吴淼;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9 刘晓兵;刑事程序价值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曾康;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冉;论重罪案件刑事和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莉颖;论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之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樊耘昀;未成年人被害类型与保护性对策刍议[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宋熙;论暴力犯罪的被害预防[D];湘潭大学;2010年
5 付啊;社区矫正中被害人参与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朝华;刑事诉讼中被害人财产权益保障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学;2009年
7 李婷;刑事和解制度的法理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汪曼乔;刑事被害人过错责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陈卓;未成年人手机媒体信息的法律保护[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曹玉峰;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及其适用[D];兰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静;;关于保安员权益保障的思考[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8年02期
2 张田甜;;民族地区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权益保障[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01期
3 赵建敏;杜亚涛;王换娥;邢琳;;城市流动人口权益保障与犯罪预防探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01期
4 曹余曦;;留守青少年的犯罪预防与权益保障——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背景[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张彦华;;论我国弱势群体的犯罪控制及权益保障[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6 张悦;;侦查行为中的警察权益保障[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6期
7 丁祖年;汤达金;;流动人口立法及制度安排[J];法治研究;2008年08期
8 武守宇;;我国警察健康权益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汪志;高向东;黄丽鹏;;上海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态探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麻国安;;未成年被害人权利宣言[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株洲市公安局课题组;凌娅;刘卓云;;基层警察权益保障状况的调查与思考[A];如何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论文选编[C];2007年
2 刘长秋;;生命科技犯罪及其刑事责任制度比较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吴长林;;户籍制度改革与合法权益保障[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4 ;后记[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成友 陈小芳;宿迁警方五项规定维护诉讼参与人权益保障律师依法执业[N];人民公安报;2004年
2 唐晓宇 徐晓芳;向未成年被害人送温暖[N];江苏法制报;2008年
3 李小海;关于健全完善人事权益保障体制的思考[N];中国人事报;2006年
4 记者 刘伟;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老年人权益保障[N];黑龙江日报;2006年
5 孙健(作者单位系山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监狱警察的权益保障[N];科学导报;2006年
6 杜萌邋邓新建;流动人口同是社区创业人[N];法制日报;2008年
7 记者 罗锐;我市12多万“暂住民”将变“居住民”[N];潮州日报;2009年
8 郑伟邋袁玮 尹娜;大港明确平安创建目标[N];北方经济时报;2007年
9 记者 孙波;构建和谐机关[N];酒泉日报;2006年
10 刘晨 记者 詹红;突出和谐主题 部署“四项创新”[N];上饶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代磊;流动人口管理法律制度建设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2 杨小媚;未成年被害人向犯罪人转化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3 蒋顺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蒋逸琦;常州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马士威;上海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D];复旦大学;2009年
6 王经利;新时期人民警察自身权益保障的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海涛;论宪法对我国居住证制度的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41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041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