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心理学分析——以城管暴力执法事件为例
本文关键词:群体性事件心理学分析——以城管暴力执法事件为例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群体性事件已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界研究的难点。了解群体的心理是正确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前提,文章以城管暴力执法事件为例,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此类事件,以期为更妥善地处理群体性事件提供可行办法。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心理分析 城管 暴力执法
【分类号】:D631.4
【正文快照】: 近十年间,我国大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从2003年6万起、2004年7.4万起到2005年8.7万起(包括妨碍公务、聚众扰乱社会秩序、聚众斗殴、滋事等)。①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3年《社会蓝皮书》指出“每年因各种社会矛盾而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多达数万起甚至十余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储召红;;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公安研究;2010年09期
2 樊晓奇;;群体性事件中的舆论传播特征[J];人民论坛;2011年24期
3 张爱军;;群体性事件概念之名实辨析[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1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剑梅;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汪健音;医院药事工作的职责与素质要求[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3 邱扶东,王书会;自我及其相关概念的心理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杨飞;“利他行为”新解[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朱嘉蔚;;角色转变中民工心理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7期
6 高崇;王德海;;新时期农村社区的非正式群体探讨——基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7 胡靖;;交往实践中的有机班级模型与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汪永华;学校体育文化解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9 陈娜娜;韦宏浩;;体育暴力的心理学致因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0年02期
10 曲广娣;;流浪乞讨何以成为可能——对流浪乞讨现象的法社会学考察[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群;;社会小组工作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探析[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陈锐;;大学生星座文化接触行为研究——消费文化下的青年时尚透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劲梅;张庆林;;大理喜洲白族家庭教养方式调查[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张婕;徐武;张晔;;团体咨询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保;中国文化因素对知识共享、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赵鑫;组织创新氛围、知识共享与员工创新行为[D];浙江大学;2011年
4 赵金坡;声音与回响:我国农村中师毕业生的历史考察(1979-200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桑丽;网络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张现成;广州居民对亚运举办民生举措的知觉和满意度及其对凝聚力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蓓蓓;新时期乡村题材法制电影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韩璐;移动增值业务消费者使用意愿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苏曦凌;行政决策的非理性维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靖;高师生挫折承受力与社会支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柳琳琳;电信业服务创新对顾客重购意愿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发军;农村学业不良初中生学业成败归因现状及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羽;态度理论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邓俊;企业员工态度培训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丁雅敏;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传播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向楠;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主导下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石瑜婷;大学生归因方式、人格特征与内疚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自办文化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刘欣;手机短信语言使用状况与民众态度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钟;浅谈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策略和艺术[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万川;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徐乃龙;论集群犯罪及其社会心理原因[J];学海;2001年03期
4 丛日云;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中的“群众”概念分析[J];政法论坛;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兴亚;;群体性事件社会心理学分析[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2 储召红;;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公安研究;2010年09期
3 范杨洲;郭三学;崔晓萍;;群体性事件主体心理分析及处置对策[J];警察技术;2007年02期
4 张春义 ,周国梁;山东省公安机关集中开展处置群体性事件专题研讨培训[J];公安教育;2001年12期
5 林金荣;争取把更多的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天台县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实践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6 叶国兵;;用和谐理念指导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J];公安教育;2008年04期
7 廖海青;;如何面对“群体性事件”?[J];南风窗;2009年05期
8 王鲁军;张闻一;;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J];政工研究动态;2009年11期
9 王锡锌;;从“管理”走向“参与”的转变[J];人民论坛;2009年16期
10 于建嵘;王继承;;城管的失职与变质[J];人大建设;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发展及其治理的实现途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2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甲文;;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恩源;丁胜;;群体性事件中的民生性问题思考:以贵阳市为例——基于社会变迁理论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朱华东;张慧玲;;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詹祖良;;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反思詹祖良[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杨泽鹏;;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治理防范问题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京生;心理分析的有益探索[N];中国保险报;2000年
2 朱辉斌(作者单位:兰州铁三中);浅谈心理分析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N];甘肃日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秦兴旺 实习生 黎业芬;用心理分析寻找罪恶的蛛丝马迹[N];法治快报;2004年
4 徐涛;明知为何故犯[N];人民公安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系统升级[N];贵阳日报;2009年
6 陕西省白河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 阮家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构建平安和谐白河[N];西部法制报;2010年
7 吉林省公安厅厅长 陈占旭;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N];人民公安报;2001年
8 容小翔;青少年吸烟的心理分析[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9 倪晓;山东连续三年实现五个下降[N];法制日报;2007年
10 信阳市公安局党委委员 张传明;要把握好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度[N];今日信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纯平;新世纪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王洁;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王赐江;基于不满宣泄的集群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曾润喜;我国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防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徐小江;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中的农民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Michael K.Yen;荣格原型心神意象在心理分析中的角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弘;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奇歆;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马国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杜桥省;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刘志杰;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钟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报道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骆毅;新世纪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黄杜;博弈论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吕嘉琳;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分析及路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文馨;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角色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52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052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