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的理论重构与应对机制重建
本文关键词:群体性事件的理论重构与应对机制重建
更多相关文章: 群体性事件 治理现代化 宽严相济 犯罪预防 社会参与
【摘要】: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有利于治安实践中对群体性事件的科学应对。通过多个典型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发现群体性事件发生要素包括事件参与者、特定社会矛盾、社会心理、动员机制和社会冲击对象。群体性事件是一种聚众性非法行为,参与者的表意性是该事件区别于其他聚众性事件的本质。应客观看待群体性事件,既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完善中国群体性事件之治理,要从社会矛盾产生的源头上来考虑,进行社会预防。首先要完善民意表达的相关立法,加强依法行政的监督;其次是推进政策调整,注重社会公平;最后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创新社会治理机制。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基金】:2012年华东政法大学科研项目“当代游民治安管理研究”(12HZK018)
【分类号】:D631.43
【正文快照】: 在当前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深入拓展的背景下,面对群体性事件高发态势,检讨群体性事件理论体系和治理机制甚为必要。学术界对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自2009年进入高潮,理论与实证研究纷呈,然而,对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要素分析、应对理念存在较大纷争,这显然不利于群体性事件的治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彩元;中外群体性治安事件之比较[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孙元明;;群体性事件概念阐疑、类型解读及其学科发展方向展望[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3 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4 焦璐;;价值累加理论——集体行动的一种叙事框架[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鹏;娄成武;;群体性事件中的县政治理透视——基于政策冲突视角的分析[J];长白学刊;2011年05期
2 刘颖;张英魁;;当前农民冲突型利益表达问题研究[J];长白学刊;2011年05期
3 粟雄飞;李尔平;甘日栋;;社会泄愤事件的化解机制研究——基于体制性层面的宏观视野[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4 李娅;张梅玲;;群体性事件的理性差异与处置的制度优化[J];上海城市管理;2010年05期
5 王赐江;;群体性事件类型化及发展趋向[J];长江论坛;2010年04期
6 廖卫民;;群体性事件爆发机制与舆论监督时机选择——基于核物理理论的一种对比分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刘中起;;转型期群体性社会冲突:特性、动因及其“安全阀”机制研究[J];城市观察;2011年05期
8 童悦;;关于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4期
9 夏凌捷;;略论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心理机制及防范[J];东南传播;2011年02期
10 李春明;;政治输入与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建设[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连江;;信访制度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2 董v,
本文编号:1248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24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