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中英警察角色比较及其启示
本文关键词: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中英警察角色比较及其启示 出处:《云南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英两国警察在制度渊源、法律规范、警民关系上的差异,导致其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角色扮演和处置效果的不同。借鉴英国警察在角色意识、形象构建、危机化解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克服中国警察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结构性缺陷与操作性失误,强调法律权威、提倡平等对话、树立服务理念、畅通利益表达渠道,以促进群体性事件处置的制度化,这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Abstract]: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British police in terms of institutional origin, legal norm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ice and the public lead to the difference in the role playing and the handling effect in the handling of mass incidents, so as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British police in the role consciousness and image construction. The accumulated experience in resolving the crisis overcomes the structural defects and operational errors of the Chinese police in dealing with mass incidents, emphasizes the authority of law, advocates equal dialogue and sets up the concept of service. Unblocking the channel of interest expression to promote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group affairs, which is helpful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ice and the people, and to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风险社会视角下的西部边疆稳定研究”(项目号:xmz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35.30
【正文快照】: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各国社会政治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出现了一系列游行、示威、抗争等维权、骚乱甚至恐怖袭击活动。对于此类群体性活动,国外通常用“riot”、“collective resistance”、“collective action”、“crowd behavior”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吕卓;新世纪中国警方面临的七大挑战[J];公安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王占洲;;英国警察应对抗议事件的反思及启示——以伦敦学生抗议学费上涨事件为例[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容志;;群体性事件的现场演进与化处机制分析:制度行为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9期
4 汪勇;;略论清末警政建立对租界警察的借鉴[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于建嵘;;当前压力维稳的困境与出路——再论中国社会的刚性稳定[J];探索与争鸣;2012年09期
6 沈岚;;中国近代治安处罚法规的演变——以违警罚法的去刑法化为视角[J];政法论坛;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长林;储天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话语分析[J];安徽史学;2009年06期
2 张泽;李鹏;;两岸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比较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苏君阳;;知识冲突与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曾润喜;王国华;陈强;;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网络社会治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杨成虎;;政策分析中的人性理论[J];长白学刊;2012年02期
6 徐文锦;黄毅峰;;互联网:政治稳定的“双刃剑”[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7 海云志;;集体行动发生的三种解释路径及其简评[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刘燕舞;;农民集体行动动力机制的一个分析视角——以豫东曹村8队农民集体行动为个案[J];长江论坛;2009年03期
9 许天颖;;从网络微博客看蒸腾模式的舆论生成[J];传媒观察;2011年10期
10 廖卫民;;群体性事件爆发机制与舆论监督时机选择——基于核物理理论的一种对比分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力;曹振飞;;结构箱中的情绪共振——治安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董海军;代红娟;;农民维权抗争的无效表达:流于过程的情感行动——对西安Y区征地抗争事件的解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廖小东;曹文波;;民间组织在社会性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徐桂权;王锦东;;“社会生产”语境下传媒的公共呈现与意见表达——基于两个经验研究的思考[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5 朱谦;;环境公共决策中信息公开的价值与规范研究——基于近年来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争端个案的解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麦尚文;;价值传播与社会认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价值观呈现与传播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吴兴民;;抗争、表达与秩序重构——论群体性事件的政府治理新思维[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8 黄晓星;;社区运动的“社区性”——对现行社区运动理论的回应与补充[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贾玉娇;;社会建设视角下网络集群事件管理探析[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张一平;尚红娟;;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的权力博弈——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苏南为例[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银萍;民族主义与韩国反美主义[D];南开大学;2010年
2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邓文;雷震与战后台湾社会运动[D];武汉大学;2010年
5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韩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国家治理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付刚;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黄敏;当前我国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陈华;互联网社会动员的初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佳;金融危机对社会稳定结构的影响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俞琳;影响环境议题设置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秦佳;国民党民众运动研究(1924—1937)[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韦柳明;地方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林小丽;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机制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肖春平;社会的空间想象[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雅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动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郑小田;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戴舒婷;社会变迁中的新媒体事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闫伟玮;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晓红;中国近代警政的滥觞:湖南保卫局[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长治久安——维稳新思路[J];理论参考;2011年03期
3 侯智杰;;骚乱中澳大利亚警察与媒体之关系及其借鉴[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英文;警用非致命性武器与群体性事件——关于英国公共秩序警务工作模式的探讨[J];公安研究;2000年03期
5 夏敏;;川岛浪速与晚清警政建设[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李温;;英国现代警察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现行体制[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殷炳华;群体性事件的处置风险与对策[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8 林华;;“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拉美的挑战和对策”研讨会召开[J];拉丁美洲研究;2006年01期
9 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10 孟建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做党的忠诚卫士和人民群众的贴心人[J];求是;2008年2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学芹;;对新时期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思考[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2 董图治;;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策略简论[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叶氢;肖定东;刘艳;;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警察公共关系[J];政法学刊;2006年05期
4 朱振甫;;对群体性事件的几点思考[J];公安研究;2007年06期
5 冯德文;;论公安机关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J];辽宁警专学报;2007年03期
6 莫少能;;对合山市矿区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思考[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7 刘永鑫;;治安警务中如何做好应激性群体性事件的处置[J];商业经济;2009年16期
8 岳明;;使用强制措施的战术研究[J];警察实战训练研究;2010年04期
9 尹旦萍;;农村群体性事件应对中的社会动员策略——以“石首事件”后期的成功处置为例[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刘海中;;群体性事件现场管理的策略与方法[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发展及其治理的实现途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2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甲文;;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恩源;丁胜;;群体性事件中的民生性问题思考:以贵阳市为例——基于社会变迁理论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朱华东;张慧玲;;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詹祖良;;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反思詹祖良[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吉林省公安厅厅长 陈占旭;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N];人民公安报;2001年
2 中共靖江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陈汉高;切实做好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N];江苏法制报;2000年
3 陕西省白河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 阮家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构建平安和谐白河[N];西部法制报;2010年
4 倪晓;山东连续三年实现五个下降[N];法制日报;2007年
5 信阳市公安局党委委员 张传明;要把握好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度[N];今日信息报;2007年
6 洪茂琼;清溪镇四项机制保平安[N];巢湖日报;2007年
7 志灵;没有矛盾化解机制,深究“鼓动者”何用[N];检察日报;2010年
8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延荣科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宋永健;当前楚雄州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建议[N];云南经济日报;2004年
9 记者 李玉梅;切实保护群众利益 坚决维护社会稳定[N];金昌日报;2006年
10 张美荣;切实防范群体事件 全力确保和谐稳定[N];宜春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洁;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韩峙;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群体性事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徐小江;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中的农民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李伟;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6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孙静;群体性事件的情感社会学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8 华雯文;社会保障:规避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机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向良云;非常规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杨炯;警务危机与媒体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奇歆;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马国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钟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报道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骆毅;新世纪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吕嘉琳;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分析及路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云;突发群体性事件冲突源头阻断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马旭东;试论群体性事件不同阶段的危机传播策略[D];复旦大学;2010年
9 李彤;我国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处置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李永祥;庄河市群体性事件的化解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24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424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