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职业流动、人力资本对流动人口收人影响及其代际差异

发布时间:2017-08-07 10:29

  本文关键词:职业流动、人力资本对流动人口收人影响及其代际差异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人口 职业流动 人力资本 收入效应 代际差异


【摘要】:基于2013年我国七个大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对策研究"调查数据,使用0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职业流动、人力资本对流动人口收入影响及其代际差异。结果显示:一是人力资本对流动人口收入水平有着显著正向影响。但人力资本对两代流动人口的收入影响不同,其中受教育年限、现职业工作年限对新生代流动人口收入的促进更大,在外务工年限对第一代流动人口收入的促进作用更大。二是职业流动与第二代流动人口的收入呈现显著相关性,然而并非线性的影响,而是呈现倒U型非线性模式;但职业流动对第一代流动人口收入影响不显著。文章最后结合研究得出的观点和结论,探讨了本项研究的政策启示。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流动人口 职业流动 人力资本 收入效应 代际差异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编号:12JZD0022)
【分类号】:D631.42
【正文快照】: 一、引言 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壮大。2015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流动人口超过2.5亿,其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有43.9%的比重,几乎占有了流动人口的一半(卫计委,2014)#174;。由于这一规模庞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成文;从职业流动看失业阻滞与再就业机制[J];科学社会主义;2001年05期

2 廖根深;;当代青年职业流动周期的研究——兼论当代中国青年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1期

3 黄安余;;台湾职业流动及其成因探究[J];台湾研究;2012年02期

4 钟华;;对青工职业流动的评价及疏导[J];青年研究;1986年09期

5 任远;上海市居民职业流动方向和程度研究[J];人口学刊;1997年03期

6 黄晓波;;职业流动的社会资本研究综述[J];理论界;2006年10期

7 彭希哲,任远;从“知青一代”的职业流动看社会变迁[J];社会学研究;1998年01期

8 邢哲;浅析青年职业流动的主要诱因[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9 张华;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青年职业流动基本态势[J];当代青年研究;1994年Z1期

10 许传新;;农民工的进城方式与职业流动——两代农民工的比较分析[J];青年研究;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月萍;;职业流动中的性别差异:审视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2期(总第24期)[C];2007年

2 王金玲;;沿海地区人口职业流动的性别分析——以宁波地区为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张秀梅;吴军;余飞飞;;外来女工职业流动及其影响因素——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4 唐美玲;;青年白领的职业获得与职业流动:男性与女性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勇娣;职业流动加快 莫忘理性择业[N];解放日报;2006年

2 记者  戴律国 见习记者 施晨曲;上海首次发布职业流动周期分析报告[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3 于艳新;职业流动“两高一低”[N];光明日报;2003年

4 中国农村研究网;城市农民工的职业流动[N];抚顺日报;2007年

5 记者 励漪;上海人平均四年换一次工作[N];人民日报;2006年

6 马中南;沪职业流动加快不容忽视[N];中国企业报;2007年

7 郁忠华;上海人平均4年换一次工作[N];工人日报;2006年

8 中山大学教授 周大鸣;迁移与立足:新移民的城市认同[N];深圳特区报;2012年

9 郝小奇;别怪年轻人选择“稳定”[N];新农村商报;2012年

10 何一鸣;“鸟式就业”享受流动自由[N];工人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晓兰;职业流动视角下的收入决定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芳娟;当前中国职业流动机制的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世海;两种不同经济类型村庄农民职业流动的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3 黄晓波;职业流动中社会资本的效用和局限[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虹;流动人口职业流动状况分析[D];山西大学;2010年

5 刘金枚;社会网络、人力资本与农民工的再次职业流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王帅;青岛沿海小城镇居民职业流动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白利娜;我国劳动力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收入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孙琪娜;教育与职业流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孙琼如;外来农村妇女职业流动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学玲;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34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634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e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