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新特征与基层维稳尺度拿捏
本文关键词:群体性事件新特征与基层维稳尺度拿捏
【摘要】: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的参与主体、时空特征、冲突形式和动员方式等表现出若干新特点。重视环保、民生、失地等社会问题和防范诉求转化是近期基层综治维稳的工作重点之一。应把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利益的基本框架和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核心手段,运用协商民主政策范式,调整现场处置的"临阵问责"和加强群体性事件预测预警工作,促成相关制度、机制及治理结构的全面创新,为群体性事件综合治理提供制度化保障。
【作者单位】: 重庆社会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综治维稳 政策范式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群体行为涌现机理及风险辨识研究”(批准号:11AZD1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后移民时期三峡库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研究”(批准号:11XZZ002) 重庆市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项目“近期国内群体性事件变化趋势分析与预测”(批准号:2012HQZZ13)
【分类号】:D631.4
【正文快照】: 综治维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自2008年以来,全国各地以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为契机,,加强综治维稳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层治理能力,以强有力的社会控制工具为支撑的区域性综治维稳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但自2011年起,国内群体性事件的数量有所上升。广东增城、湖北利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梁惟;李营歌;;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新趋向及其理性反思——以乌坎事件为例[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于建嵘;;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1期
3 肖文涛;;治理群体性事件与加强基层政府应对能力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06期
4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平;;现阶段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陈光金;;社会建设重点领域相关问题探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陈发桂;;我国基层维稳运行机制的理性化建构探析[J];长白学刊;2010年05期
4 卢保娣;;善治模式的创建与群体性事件的化解[J];长白学刊;2012年02期
5 林琳;;群体性事件:审视与反思[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6 印海廷;;善治视阈下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机制构建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余泓波;;谣言流通视角下国企改制过程中的群体性事件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蔡峰;;协商民主: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有效路径[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张光全;;法治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研究[J];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11期
10 周武军;;基层社会矛盾冲突的十大疏导机制[J];党政干部学刊;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力;曹振飞;;结构箱中的情绪共振——治安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国普;;话语权保障: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层政府治理新思维探析[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于建嵘;;从刚性稳定到韧性稳定——关于中国社会秩序的一个分析框架[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4 王振清;;论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机制创新[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姚来燕;;从行政执法的视角透视群体性事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赵颖;;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思考[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黄彩华;;失衡与拯救:量刑“基尼系数”问题及其调整——以社会矛盾化解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8 刘德海;苏烨;王维国;;振荡型群体性突发事件中信息特征的演化博弈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高鹏;中国东北三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黄敏;当前我国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朱海龙;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吕静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的网络政治监督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董毅;基层民众的媒介接触与政治信任[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刘君;谁的话语空间?中国电影与公共领域的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敏;寿光市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态势、原因及预防处置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林辉;地方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琳;群体性事件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伟康;公共领域的发育与群体性事件的化解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辛昱辰;社会转型期地方政府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王麒宏;关于“群体性事件”的宪政思考[D];河南大学;2011年
7 解巍;“互向模式”下的群体性事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8 段宝文;地方政府应对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樊振华;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治理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爽;非利益相关群体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武俊;人们急需有效及时的公共维权机制[J];北京观察;2005年01期
2 于建嵘;;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1期
3 叶国兵;;用和谐理念指导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J];公安教育;2008年04期
4 肖唐镖;从农民心态看农村政治稳定状况——一个分析框架及其应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孙元明;;当前国内群体性事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周忠伟;群体性事件及其评判[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7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群体性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应急和对策[J];领导决策信息;2008年28期
8 赵守东;;群体性事件的体制性症结及解决思路[J];理论探讨;2007年02期
9 梁惟;;从中西群体事件之别见我国群体事件治本之策[J];岭南学刊;2010年03期
10 黄豁;朱立毅;肖文峰;林艳兴;;“体制性迟钝”的风险[J];w
本文编号:634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634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