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时代和个体化时代的集体行动
本文关键词:集体主义时代和个体化时代的集体行动
【摘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集体主义"既是一种具有政治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价值取向,也是一种社会组织和制度形态,这种"集体主义"型塑了那个时代之集体行动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个体化、去政治化的进程,这种个体化、去政治化同样从形式、内容等方面根本性地影响了当前以"群体性事件"为代表的集体行动的基本特点。文章最后认为,鉴于近年来集体行动之组织化程度呈逐步提高的态势,如果我们逐步放松对这种"组织化冲动"的压抑,那么,那些以合法"权利"为参照提出诉求,从而表现为"依法抗争"的"群体性事件",应该不难转化为理性有序的"公民行动"。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关键词】: 集体主义 个体化 去政治化 集体行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建设基本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1BSH0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31.43
【正文快照】: 大体上,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界定集体行动:第一,从它与现有体制的关系;第二,从它的组织化程度。就其与现有体制的关系而言,集体行动基本上属于体制外的行动——当然体制外行动并不一定是反体制的行动,而是说,集体行动有别于体制内的常规行动,是一种非体制性的非常规行动。而就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能;;当代中国的群体性事件:形象地位变迁和分类框架再构[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尹曙生;;“大跃进”前后的社会控制[J];炎黄春秋;2011年04期
3 冯婷;;权利与怨恨[J];浙江学刊;2012年06期
4 冯婷;;宗族与农民的政治参与——对浙中祝村的经验研究[J];浙江学刊;2010年06期
5 谢承年;;道县“文革”杀人遗留问题处理经过[J];炎黄春秋;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余京华;;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道德批判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苏全有;;论清末舆论放大现象的成因[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4 巫肇胜;;听证制度:一个妥协视角的公正命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王兆良;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严一云;刘晓光;;当代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8 肖晴;杨超;;苏北新农村公共空间现状评价研究——以江苏铜山县大彭镇程庄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9 管在高;非营利组织与社会中介组织概念之辨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梁丽;;广告的暴力及其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平方;;社会网络化(SNS)与中国公民社会想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洪贵;;农民工参与公共决策探析——以协商民主理论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王耀东;;技术向工程转化中媒体的社会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虞崇胜;王洪树;;论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5 陶庆;;旋转的“认同环”:“福街商会”的象征与仪式[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时红秀;;从细节中窥见历史,在真实中发现理论——对《打工者社会空间的生产——番禺打工者文化服务部的个案研究》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7 师曾志;;近年来我国网络媒介事件中公民性的体现与意义[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8 许静;辛亮;;新媒体环境下公共领域的建构——从“黑砖窑事件”谈起[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9 刘晓慰;;谁的声音更响亮?——析经济权力旨趣规范下的大众传媒[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10 张翼;;市民社会的叙事宝典——评DV的文化传播意义[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踪莉;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隗兵;市民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果;业主委员会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弛;中国学位授权制度变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邢艳;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任晓迪;利益集团对地方政府决策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赐江;;群体性事件类型化及发展趋向[J];长江论坛;2010年04期
2 康均心,马力;群体性事件:一个犯罪学应该关注的前沿问题[J];法学评论;2002年02期
3 周忠伟;;2008—2009年中国群体性事件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游云福;;群体性事件的分类及成因[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姚胜南;;群体性事件中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探析[J];江南论坛;2010年07期
6 刘能;;当代中国群体性集体行动的几点理论思考——建立在经验案例之上的观察[J];开放时代;2008年03期
7 王来华;陈月生;;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特征和类型[J];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05期
8 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9 许章润;;多元社会利益的正当性与表达的合法化——关于“群体性事件”的一种宪政主义法权解决思路[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弱势”心态蔓延[J];人民论坛;2010年34期
本文编号:974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974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