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法律史学史视域下的陈寅恪隋唐刑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16:21

  本文关键词:法律史学史视域下的陈寅恪隋唐刑律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陈寅恪 民族文化视野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法律史学


【摘要】:陈寅恪研究隋唐刑律制度,创获甚多。尤其在对隋唐刑律制度渊源考辨时,在繁杂的刑律变迁中匠心独具地勾勒出隋唐刑律制度的三大源头,打破了当时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诸多缪见。陈寅恪擅于用民族文化视野来研究隋唐史,由于这一研究视野要求紧扣种族、地域等对政治与法律影响最巨的核心因素,故能做到发前人之所未发,引领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大势与潮流。尽管陈寅恪并没有留下法律史学方面的皇皇巨著,但其倡导的学术研究应重"预流"之志以及精密考证与义理阐发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多学科研究视角的应用,均为法律史学研究提供了新范式,在中国法律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作者单位】: 商丘师范学院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史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陈寅恪 民族文化视野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法律史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世纪中国法律史学研究”(12CZS002) 2014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类)”
【分类号】:K241;K242;D929
【正文快照】: 作为近代中国史学巨擘,陈寅恪一生著述甚丰,主要著述有《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其中《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与《唐代政治史论稿》被学界视为最能代表其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勤华;法律史研究需要方法论的变革[J];政治与法律;199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彭玉平;;王国维、陈寅恪的中西文化观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刘洋;;汉代“不道”罪考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白丽云;;试析全球化形势下中西文论现代转换之可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5 张琳琳;;从开放到简约:唐宋服饰文化的变易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6 查明昊;;唐五代宫廷诗僧群体诗风的流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贾丽英;论汉代和蕃女性[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陈凌;;中外文化交流考古的新尝试——《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评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袁翔珠;;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格局之影响[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10 崔永东;;董仲舒司法思想新探[J];北方法学;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鸿生;;唐宋佛书中的昆仑奴[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2 束锡红;;伯希和与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考论[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3 李华瑞;;论儒学与佛教在西夏文化中的地位[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4 李相正;张剑光;;钱大昕研究两《唐书》的成就[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5 彭刚;;相对主义、叙事主义与历史学客观性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沈成;孙文钟;;“考竟”探疑与华佗之死[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清良;;异质文化的“激发”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A];东方丛刊(1999年第2辑 总第二十八辑)[C];1999年

8 周启超;;多方位的吸纳 有深度的开采——关于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基本理路的思索[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9 谢保成;;郭沫若与20世纪三大历史考据家[A];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文集——郭沫若与文化中国[C];2013年

10 i陆,

本文编号:1043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043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8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