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浅析我国现行减刑制度

发布时间:2017-10-16 14:39

  本文关键词:浅析我国现行减刑制度


  更多相关文章: 减刑制度 调控措施 确有悔改表现 监督机制


【摘要】:我国减刑制度正式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大清监狱律草案》中,从萌芽直至发展成熟,又经过完善,终于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实体和程序的双重保证,完成了司法制度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角度来说是指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罪犯,根据其自身在监狱服刑期间的悔罪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减刑对实现刑罚目的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研究价值:可以促进罪犯的积极改造、是罪刑均衡原则在行刑中的具体表现。减刑制度在我国刑法适用中十分严格,分别对减刑适用的原则、条件、程序做出了具体规定。但减刑制度在我国还是不够完善的,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减刑条件不具体、减刑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人民法院的减刑裁定机制缺乏科学性、减刑制度无法约束罪犯获得减刑后的行为等。由此可见,我们需要对我国的减刑制度进行立法完善:通过立法,科学界定对罪犯减刑的条件、重新设计减刑的程序、构建科学的减刑裁定机制、创建合理的减刑撤销制度。本文旨在通过对减刑制度的正当性根据研究,肯定减刑制度存在的正当性和不可替代的价值,,并从其在司法实践中显现的问题入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减刑制度完善之策,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减刑制度在实现刑罚目的、维护司法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减刑制度在实体上以及程序上的进一步优化将使减刑更好地服务于刑罚的目的,激励罪犯改过自新,重新回归社会。
【关键词】:减刑制度 调控措施 确有悔改表现 监督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9;D924.1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序言10-12
  • 第1章 减刑制度的概述12-17
  • 1.1 减刑制度的历史沿革12-13
  • 1.1.1 新中国成立前的萌芽12
  •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 1979 年刑法颁布前12-13
  • 1.1.3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完善13
  • 1.2 减刑的概念、特征13-14
  • 1.2.1 减刑的概念13-14
  • 1.2.2 减刑的特征14
  • 1.3 减刑制度的意义14-17
  • 1.3.1 减刑制度可以促进罪犯的积极改造14-15
  • 1.3.2 减刑是一种刑罚执行调控措施,是罪刑均衡原则在行刑中的具体表现15-17
  • 第2章 我国刑法中减刑的适用17-23
  • 2.1 减刑适用的原则17-18
  • 2.1.1 惩罚和教育改造相结合的原则17
  • 2.1.2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17-18
  • 2.1.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18
  • 2.2 减刑适用的条件18-21
  • 2.2.1 减刑的对象条件18-19
  • 2.2.2 减刑的实质条件19-21
  • 2.2.3 减刑的限度条件21
  • 2.3 减刑的适用程序21-23
  • 2.3.1 减刑的管辖21
  • 2.3.2 减刑的处理程序21-23
  • 第3章 减刑制度存在的问题23-28
  • 3.1 减刑条件不具体23
  • 3.2 减刑工作中存在不合理因素23-25
  • 3.2.1 减刑的程序过于僵化23-24
  • 3.2.1.1 大量案件集中处理难以把关23
  • 3.2.1.2 减刑案件审理方式单一,极易影响结论的公平公正23-24
  • 3.2.1.3 审理程序设计较为简单,缺乏可操作性24
  • 3.2.1.4 减刑的幅度、间隔时间不够科学24
  • 3.2.2 罪犯在减刑中的权力保障机制不完善24-25
  • 3.2.3 减刑制度缺乏监督机制25
  • 3.3 人民法院的减刑裁定机制缺乏科学性25-27
  • 3.3.1 人民法院对于管辖的规定欠科学25-26
  • 3.3.2 书面审查的方式不合理26
  • 3.3.3 忽视了减刑人员的参与26-27
  • 3.4 减刑制度无法约束罪犯获得减刑后的行为27-28
  • 第4章 我国减刑制度的立法完善28-36
  • 4.1 通过立法,科学界定对罪犯减刑的条件28-30
  • 4.1.1 建立统一的减刑标准28
  • 4.1.2 摒弃单纯以服刑时计分考核结果作为能否减刑的唯一依据28-29
  • 4.1.3 充分尊重并赋予当事人的参与权29
  • 4.1.4 设立专门的减刑委员会来决定减刑29-30
  • 4.2 重新设计减刑的程序30-32
  • 4.3 构建科学的减刑裁定机制32-33
  • 4.3.1 减刑适用对象的立法完善32-33
  • 4.3.2 明确减余刑的规定33
  • 4.4 创建合理的减刑撤销制度33-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38
  • 致谢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琳;;我国减刑假释制度的历史沿革[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金鑫;关于减刑制度的思考[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1999年05期

3 郝守才;;关于我国减刑制度的思考[J];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4 王作富;但未丽;;关于减刑制度的正当性思考[J];法学家;2006年06期

5 易刚;;浅论减刑制度的完善与监督[J];法制与社会;2008年09期

6 杨飞;;困境与出路:我国减刑制度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傅芸;;论减刑制度的调整[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1年11期

8 连春亮;我国减刑制度存在的问题与重塑[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班文超;;减刑制度运作中的若干缺陷与完善[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耿书波;;现行减刑制度的缺陷及完善[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8期



本文编号:1043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043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f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