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郭某挪用公款及贪污案评析

发布时间:2017-10-28 06:36

  本文关键词:郭某挪用公款及贪污案评析


  更多相关文章: 挪用公款罪 贪污罪 犯罪构成 证明标准


【摘要】:挪用公款罪是司法实践中发案率较高的罪名之一,案件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司法实践认定带来了诸多困难。虽然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两高院相继对挪用公款罪颁发了多个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给司法实践提供了依据,但面对挪用公款罪具体案件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现行立法和司法解释规定也有不慎明确之处,,从而造成理论界和司法界的争论,有些争议至今均无统一和权威的定论。在司法实践中,甚至出现因遵循“法定原则”而导致一些犯罪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为打击此类案件的效果大打折扣。犯罪的构成要件是从实体上认定构成犯罪与否的标准之一。挪用公款罪的客观要件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并表现为非法活动型、营利活动型和超期未还型三种形式。挪用公款罪的主体要件是个人而不是单位,在某单位中单位负责人个人有权决定公款的划拨和使用去向时,其个人意志就代表单位意志,此时对其挪用行为的定性就要辨明是单位行为还是个人行为,如果是以单位名义为单位利益的就是单位行为;如果是以单位名义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的,应视为个人挪用行为,不能以单位挪用来抗辩其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证据确实、充分是举证被告人有罪应当达到的证明标准。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有罪控诉的证明责任由控方承担,并且认定被告人有罪的证据必须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贪污罪的司法认定中,确定被告人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对公共财物的占有至关重要,控方必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告人对公共财物的非法占有,否则,应视为证据不充分而不构成犯罪。
【关键词】:挪用公款罪 贪污罪 犯罪构成 证明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4.3;D920.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引言9-12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10
  • 1.1.1 选题背景9-10
  • 1.1.2 选题意义10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10-12
  • 第2章 案情概述12-15
  • 2.1 案情介绍12
  • 2.2 本案法院审理情况12-15
  • 2.2.1 本案一审审理情况12-13
  • 2.2.2 本案二审审理情况13-15
  • 第3章 本案争议焦点15-17
  • 3.1 郭某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15
  • 3.2 郭某是否构成贪污罪15-17
  • 第4章 案件评析17-30
  • 4.1 郭某挪用公款罪的认定17-25
  • 4.1.1 挪用公款罪的犯罪构成17-20
  • 4.1.2 解析郭某挪用 3 万元公款的行为性质20-21
  • 4.1.3 解析郭某动用 15 万元公款的行为性质21-23
  • 4.1.4 本案郭某挪用公款数额的认定23-25
  • 4.2 据以证明郭某犯贪污罪的证据不充分25-30
  • 4.2.1 与本案证明相关的原则与制度25-27
  • 4.2.2 证明郭某贪污罪的证据不充分而不能予以认定27-30
  • 结论30-32
  • 参考文献32-34
  • 致谢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毛淑玲;刘金鹏;;刑事法中的推定与无罪推定[J];法学杂志;2009年12期

2 李训虎;;“排除合理怀疑”的中国叙事[J];法学家;2012年05期

3 赵红星;挪用公款罪的立法完善分析[J];河北法学;2004年08期

4 何静;无罪推定与我国人权保护问题浅析[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5 张天虹,李慧群;论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和客观方面[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孙振;;论“排除合理怀疑”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理解与适用——兼谈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立法与完善[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1107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107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3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