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修辞推理
本文关键词:论法律修辞推理
【摘要】:修辞的主要功能是说服人,而法律推理也要通过说理使判决结论具有可接受性,修辞可以应用于法律推理中,成为法律推理的一种说理艺术。修辞推理的逻辑模型SDRT是修辞推理走向形式化的基础。但SDRT依然把指代关系作为理论的中心,并且局限于单一主体的语境中,难以体现修辞的交际效果。法律修辞推理是听者和说者双方主体通过修辞,建构共识性话语世界的互动过程。修辞不仅能够增强说服力,而且能促进理解,但要提防法律推理中的不当修辞。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CFX015)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gh-456)
【分类号】:D90-051
【正文快照】: 一、修辞与修辞推理在西方,人们对修辞的理解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发展过程。在古典修辞学中,由于古希腊对公民直接参与社团决策的高度重视,公民可以成为大陪审团的成员,直接对案件提出指控和进行辩护,因此,需要论点清晰、结构合理又诉诸情感的论辩术。作为修辞学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金榜;;论法律修辞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J];修辞学习;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鞠红;论低调陈述的特征和社会心理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杨玲;柯扬茜;;英汉篇章结构直线型/螺旋型批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段晋丽;;医学典籍翻译中的“信”与“达”[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黄慧敏;;成语结构形式的文化意蕴[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肖政;;转喻的非指称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孙锐;;辩证思维影响下的汉语对偶句及其英译技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金普;;浅谈夸张修辞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8 郭海威;;散文的想象力——再谈谈董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9 向大军;;关联理论下双关话语的语用解读[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岳秀文;;从“女扮男装”现象看黄梅戏中的女性话语角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华庆;;法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柯华庆;;科斯范式的意识形态问题[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凌斌;;经济运行的法律影响:科斯框架的一个理论澄清[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李洁麟;;心理语言学与“传”务求通新解——对电视“说”新闻的心理语言学解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何仁;袁晟翔;;司法执行难的博弈解读和一体化消解——以执行“双高”现象为基点展开[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肖惠萍;;浅析博客标题语言的基本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肖惠萍;;虚拟世界的传情色彩[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郭哲;车璐;;刑事辩护的思维技巧——以阿拉巴马州诉内斯谋杀案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贺志明;曹琳;;法律思维方式自觉培育的缺失及其调整[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丁玉海;法经济学理性主义的逻辑与历史分析及其启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9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东方;遗山词研究三题[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周嘉楠;职业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顾铮;英汉比喻类颜色词语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许丽莎;塔·托尔斯泰娅长篇小说《野猫精》诗学特征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梁爽;关于网络符号作为一种新兴的视觉文化现象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邹莹洁;长沙店名的社会心理修辞探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玲;婚联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芳;《越策越开心》语言艺术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苗晓珍;关联理论视角下《茶馆》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王广宾;中国检察官助理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浩;陈虎;;论判决的修辞[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2 兰霞,,吕尚彬;法律语体的修辞特征[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3 杨贝;;法律论证的修辞学传统[J];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07年00期
4 胡范铸;汉语修辞学与语用学整合的需要、困难与途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彭京宜;聚合、组合及其他──论法律语言的修辞原则[J];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6 苗怀明;中国古代判词的发展轨迹及其文化蕴涵[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彭京宜;法律语言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广西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8 易延友;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以裁判事实的可接受性为中心[J];法学研究;2004年01期
9 张继成;;可能生活的证成与接受——司法判决可接受性的规范研究[J];法学研究;2008年05期
10 陈景辉;;裁判可接受性概念之反省[J];法学研究;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泳莉;西方修辞推理视角下的中国古代“名家”辩题解读[D];广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52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15277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