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的法经济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过失的法经济学分析
【摘要】:传统的法学方法判断侵权法中的过失,更多是从法律释义的角度去衡量。但由于法律自身的不足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形式的多样化,使对法律进行规则分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抓住法律问题背后的真正价值问题的经济分析方法,值得广泛借鉴。正如Brandeis法官所言:“一个法律工作者如果不研究经济学与社会学,那么他就极容易成为一个社会公敌。”因此法学研究引入经济学分析方法十分必要,霍姆斯法官曾说:“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于经验”,“在理性研究法律上,知文字者也许是现在的当令者,但是未来属于统计人与经济学的专精者。”因而过失的研究方法不能只停留在对其价值判断或定性的研究之上,而可以用经济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效率分析。本文对侵权法中过失的判断标准引入经济学分析方法,并进行系统研究,并试图探讨研究结论对其他相关制度分析的借鉴意义。全文主要围绕对过失责任的法经济学分析的里程碑意义上的公式——汉德公式这个核心而展开的,主要是从单双方预防的角度以及运用经济学的博弈矩阵比较分析何种归责原则更有利于预防侵权行为发生,填补受害人损害,减少社会总成本。进而得出过失责任原则更适合涉及双方当事人预防的侵权行为案件,因为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双方采取预防措施来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而在涉及单方预防的侵权行为中,严格责任可以减少行为人的活动量和活动水平,从而弥补过失责任在信息成本等管理成本高的局限。同时结合安保义务人侵权的具体案例分析了在简单过失责任原则、共同过失抗诉的过失责任原则、相对过失原则三种不同过失责任形态下对行为人的预防激励情形,得出本案法官适用比较过失责任原则归责会督促侵权人、受害人都将采取最优的预防水平,实现社会最优,符合效率价值。不过汉德公式也存在有些变量值难以衡量,汉德公式左右两边性质不同时不能很好的适用,我国法官的经济分析能力亦有不足之处以及汉德公式假定被告是风险中性的,未考虑个人的风险偏好等局限。但其至少在理论上可以供应明确数目的标准来让行为人知道自己应做到什么地步就够了,避免行为人因为法院漫无客观标准的判断而投入过大的费用做预防,其在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两个维度上践行了正义。在涉及大多数人利益的公共环境领域里,有关财产的侵权行为其存在可被参考的适用价值。同时建议在管理和信息成本较低情况下,类型化理性人标准和综合有序适用过失判断标准。具体为区分未成年人标准、精神病人标准、身体残障人标准、专业人员标准等。在立法上,过失概念可以主观化,但判断标准要客观,若法律法规及其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己对特定的注意义务做了明确规定的,那么应以此作为过失的判断标准,行为人违反此项注意义务时,便可认定行为人有过失;在前项未作规定时,参照合理人的标准来判断行为人的过失;以上仍不能得出结论,可参照经济分析的方法,即通过比较预防损害发生成本与造成损害结果之间的差额来认定过失。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0-0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建;张昕鹏;余晓莉;;预防行为的法经济学分析:文献综述[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5年03期
2 李军;冯志军;;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法经济学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韩孟;;从法经济学角度谈侵权损害赔偿制度[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4 闵丹;;法经济学的法学方法述论[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朱良全;;人民陪审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5期
6 付泳;李珂;;公司社会责任的法经济学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7年04期
7 刘会敏;;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法经济学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8 张冠军;刘晓辉;;对我国公司法产权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23期
9 万磊;土地发展权的法经济学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10 王娇;赖正均;;实证研究在法经济学分析中的运用现状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文升;;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法经济学分析[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宋建芳;;惩罚,对孩子有效吗?[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3 程礼龙;;汉德公式的缺陷与修正[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增刚;;“撞伤不如撞死”: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刘新社;杨战良;田三虎;;浅谈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颜健;;拒绝放任,重拾自信——儿童抵触情绪的心理个案[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7 王峗;;一夫一妻制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8 周晓唯;魏召君;;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谭小飞;;让爱撒落每一个学生——中等生的心理引导[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10 邱瑜霞;方炎;;癫痫朦胧发作再次杀人1例分析[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佳县乌镇中学教师 姚少华;也谈如何面对学生的过失行为[N];陕西科技报;2009年
2 杨铎民;是过失行为还是意外事件[N];西部法制报;2008年
3 案例编写人 河南省永城市人民法院 赵昕;雇员重大过失行为的认定[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教育学者 张嵘;须提升教育中的法治含量[N];东莞日报;2009年
5 记者 江泽丰邋通讯员 马燕;工人高空作业意外坠落受伤[N];中山日报;2008年
6 徐超;阁员再曝献金丑闻,,重创安倍内阁[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广东省韶关市人民检察院 邓俊;超载可能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N];检察日报;2010年
8 河北省辛集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李延生;两类自愿承受风险的区别与认定[N];检察日报;2009年
9 徐仪锋;从本案看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间接结合的责任承担[N];人民法院报;2004年
10 陶家祥;是故意行为还是过失行为[N];江苏经济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洪捚;国际私法法经济学分析评述[D];吉林大学;2009年
2 刘超;欧盟反倾销的“适当论”观照[D];吉林大学;2008年
3 廖秀健;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法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4 王鹏;中国金融规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李可书;当代中国企业工会保护劳动权的法经济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6 韩玲;共同犯罪的罪过形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徐兴祥;合同法原则的法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8 冯志军;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法经济学分析[D];上海财经大学;2008年
9 肖冬梅;监督过失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王彦志;侵权法律选择的法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庆艳;过失的法经济学分析[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
2 何坦;德国侵权法上与有过失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唐西;第三人与有过失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许怡婷;论侵权行为受害人与有过失[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5 肖磊;汉德公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6 刘保成;校园侵权责任的法经济学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7 程青;醉酒驾驶法律规制的法经济学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8 李泓yN;论过失的共同正犯[D];吉林大学;2006年
9 彭水清;立法治理虚假广告的法经济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10 程磊;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法经济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15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215601.html

